8月4日,江門市委組織部、江門市民政局在江門市委黨校舉辦全市村民小組長履職能力提升培訓示范班暨“萬名村民小組長進黨校”培訓動員會,對百名優秀村民小組長開展集中培訓。其中,百合鎮寶頂村小組長張子杰、儒東向北村小組胡健成參加培訓,張子杰同志作為兩名優秀村小組長代表之一作經驗分享。
為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百合鎮在鄉村治理過程中探索出“三通一平”工作法,即鎮黨委和干部政策通、村黨組織書記民情通、村民小組長思想通、村情民意平穩有序,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系更加完善。
為使“村民小組長思想通”,百合鎮結合村級鄉村振興“大比武”機制,首創實行鎮對村民小組評比的村民小組長績效考核,舉行2022年度優秀村長頒獎儀式,強化村小組長隊伍建設,掀起“比學趕超”熱潮。各村民小組長積極作為、銳意創新,激活鄉村治理“末梢神經”,有效推動“村情民意平穩有序”,助推鄉村振興工作跑出“加速度”。
茅岡寶頂村小組長 張子杰

2023年,茅岡寶頂村推選24歲的年輕退役軍人張子杰當村民小組長。張子杰深感自己年紀尚輕、閱歷尚淺,為了不負村民重托,他認真學習鄉村振興和茅岡紅色村建設相關文件精神,虛心向鎮、村領導干部請教,著力提升鄉村治理能力。深入開展“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活動,每周走村入戶,把民生需求納入建設紅色美麗鄉村之中,為深入推動“紅色村”建設注入新活力。


寶頂村開展“紅棉積分制”兌換日活動
一是突出黨建引領,激活組織振興新動能。加強基層黨組織規范化標準化建設,茅岡村寶頂黨支部定期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等。落實“四議一審兩公開一監督”工作機制,實施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推行“共產黨員戶”掛牌亮身份顯擔當,開展紅色指數評定,激發黨員群眾參與村級事務的熱情。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廣泛開展“民生微實事”活動,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二是用好特色資源,帶動高質量發展新局面。通過“紅色+產業”模式,推動寶頂村發揮紅色資源優勢,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以“邑美僑鄉 世遺風韻”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為契機,推動周文雍陳鐵軍烈士陵園、周文雍故居成為省內紅色教育網紅打卡點。引入開發團隊,以“英雄花開 英雄故里”為定位,強化鄉村綜合整治和產業發展,帶動村民參與致富。
三是打造黨建品牌,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創建“紅棉之岡”黨建品牌,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用紅棉精神凝聚民心。以農村“紅棉積分制”為抓手,建立家庭戶“紅棉積分制”管理臺賬,定期在村里舉行“紅棉積分兌換日”活動,調動基層黨員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探索“黨建+微網格+戶積分”的基層治理新模式,讓黨組織體系與網格治理體系充分融合。
儒東向北村小組長 胡健成

2022年,儒東向北村小組推選“85后”年輕退役軍人胡健成任村長,按下儒東向北“薄弱村”鄉村振興“快進鍵”。


一是勇挑“頭雁”重擔善作為。從前,向北村是儒東村的一條薄弱村,村中危舊廢棄房屋多,村內隨處可見垃圾和雜物。在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時,許多村民對這一政策不理解,常常對胡健成表達不滿。面對這樣艱難的開局,胡健成挨家挨戶地到村民家中做工作,還通過電話聯系積極爭取海外華僑的支持。短短3個月內,胡健成帶領群眾清拆30間廢舊危房欄舍,建設18處“四小園”,同時廣泛發動鄉賢、群眾籌集資金41.33萬元,順利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二是黨群共建美麗新家園。胡健成帶領村民將清理出來的空地進行“四小園”打造,村民自費認領空地成為“四小園園主”,村委會通過制定“四小園”管理責任牌,規范村民耕作類型、種植行為及明確土地權屬等,共同“扮靚”美麗鄉村。胡健成還帶領村民把“三清三拆”清理出來的磚頭、瓦片、埕埕罐罐都利用了起來,變成一件件鄉村公園里獨特的裝飾品。
三是爭當美麗家鄉“代言人”。通過人居環境整治與“四小園”項目打造,向北村越變越美,胡健成拿起相機,用自己獨到的眼光拍攝美麗家鄉的照片、錄制并剪輯視頻,上傳到朋友圈、抖音等宣傳平臺,把家鄉的美景美食推廣出去,讓更多人認識儒東,來到儒東,為建設家鄉、建設美麗鄉村貢獻自己的力量。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