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南方日報、廣東新聞聯播“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欄目報道《開平市百合鎮儒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胡桂影:儒東村破繭蝶變,讓幸福觸手可及》。以下原文轉發。

村賬上現金不足200元,村“兩委”班子配不齊,工資發不出,村集體欠債數萬元無從解決,村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嚴重……2014年的江門開平市百合鎮儒東村,還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村。
作為儒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十年來,胡桂影始終堅守農村基層一線,使儒東村重新煥發生機活力,成為村民一致認可的“帶頭人”。胡桂影也榮獲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廣東省百名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江門市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我是村民選出來的”
“要想在一個貧窮落后村做出成績,得到大家認可,并不容易。”胡桂影說,2014年,儒東村是全鎮最窮村,彼時,她只是一名普通村干部。
“突然有一天,組織找我談話,希望我去競爭新一屆的村支書職務。當時我真是嚇了一跳,想著自己文化程度不高,憑什么去競選啊?”胡桂影說,后來想了想,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既然組織有需要,那就要積極“備戰”,沒想到最后競上了。
上任之后,胡桂影也感到了真正的壓力。“儒東村沒有資產,一窮二白不說,還欠著不少債務,連干部工資都發不出,怎么辦呢?”每到這時,她總會激勵自己:我是村民選出來的,他們信任我。
胡桂影說,為解決困境,她決定從“兩委”班子的建設入手,例如吸收大學生村官擔任村“兩委”干部,組建了年輕有沖勁的新村委班子;聽取群眾意見,帶領村“兩委”進一步完善黨員、財務、村民議事、學習培訓等11項制度,自覺接受村民監督。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胡桂影注重發揮黨員、村小組長、村民代表作用,實現各項工作開展和村民自治“人往一處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儒東村黨支部積極響應綠美廣東生態建設號召,按照每村一特色的規劃,通過黨員、干部帶頭,群眾村民齊參與,以“小切口”書寫綠美“大文章”,統籌推進綠美鄉村生態建設。
儒東村委會龍厚村退役軍人及黨員代表胡志良帶頭捐款,同時發動號召其他鄉賢捐款為家鄉修繕美化,村民以義工的身份主動參與鄉村綠化美化工作,種植三角梅、安裝燈飾打造美麗家園。
“村里鄉親都對我們說,只要有需要,我們就會及時出現,這讓我十分感動。”胡桂影表示,群眾的肯定就是對自己工作的最大支持,也是對自己努力付出的最好回報。
帶領村民打一場“翻身仗”
回想剛上任時,村民跟胡桂影提建議:“胡書記,村里的路要想辦法修……”她表示,會想辦法,但要一步步來。村民打趣地說:“不會讓我等一輩子吧?”
胡桂影也很想修路,但那時村集體經濟不僅薄弱,還欠下3萬多元的債務。她跟新組建的年輕村“兩委”班子成員說:“我們努力去做,一定能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修路、欠債、沒資金,那就找。“要迅速改變貧窮落后的局面,就要盤活村集體經濟。”胡桂影說。
2015年,儒東村于上世紀80年代購置的廢舊廠房合約到期,需再次招商。胡桂影和村干部一合計,想到了盤活出租舊廠房、商鋪的方法。通過建設廠房,公開招商方式,讓廢置舊廠房的租金翻番。
2019年,路開始修了,原本坑洼破裂的村道修整變成了寬8米、長2.1公里的儒東大道。去年,儒東大道亮燈工程全線順利完成,鵝溪至黃烈全線已安裝路燈,共計亮燈路段2.5公里。
嶄新的路燈整整齊齊地屹立于道路兩側,不僅變身為“安全路”,更成為黨員群眾的“連心路”。村道建設有效為鄉村振興鋪就順暢路。
2023年,儒東村結合百合鎮“慢生活、微度假、新休閑”的鄉村文旅新目標,承租村內民居“禎廬”“全廬”“杰廬”等舊式碉樓,引入金桔園、嘉寶果場等,簽訂對儒東北堤露營基地經濟發展合同,大力引流百合鎮本地青年返鄉投資,打造露營生態基地,并與白鷺公園、湯邊古井連線,打造農田文旅綜合體。
經過不懈努力,2023年,儒東村集體收入達68萬元,打了一場漂亮的經濟“翻身仗”。
“乘著‘百千萬工程’的東風,我希望儒東成為集現代農業、觀光旅游、特色文化為一體的度假地。這也許是個夢想,但我就是追夢人。”胡桂影展望道。
圖文轉載自江門先鋒公眾號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