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坎鎮位于開平市中西部,距離開平市中心城區12公里,G325國道橫穿而過,另有江南、江中兩條水泥公路縱貫全鎮腹地直通市區,擁有中開高速赤坎互通,距沈海高速塘口互通約8公里、距中陽高速百合互通約4公里、距深茂鐵路開平南站約15公里、距國家一級口岸三埠港18公里,與廣州、佛山、中山、珠海等城市形成1.5小時交通圈;深中通道通車后,與深圳、東莞、香港、澳門等城市形成2小時交通圈。赤坎鎮交通路網也在不斷完善,古鎮大道已建成通車,學院路已完成升級改造,赤坎大道正在加快推進建設。
赤坎鎮是全國著名的僑鄉,是全國重點鎮、首批中國特色小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廣東省中心鎮、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省級中心鎮試點、廣東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首批典型鎮、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鎮(創先級)、省鄉村治理示范鎮,入選廣東省鄉村振興示范鎮創建名單。
——自然資源。赤坎鎮擁有耕地面積2095.7公頃、林地面積1244.87公頃、養殖水面(坑塘水面)面積658.46公頃、其他面積(含園地、草地、農田水利等)403公頃。成土母質基本為砂貢巖、風化谷底積物、河流沖積物。擁有百足山、五更洞水庫、黃大橋水庫、水流界水庫。廣東省獨立水系潭江橫貫全鎮,其中:百足山、五更洞水庫、潭江南樓段劃為生態保護紅線;潭江南樓段、五更洞水庫為一級水源保護區;潭江南樓至百合蒲橋江段為潭江廣東魴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廣東魴,其他保護對象為日本鰻鱺、青魚、草魚、鰱、鳙等。
——經濟發展。赤坎鎮近年經濟運行總體平穩,202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09億元,增速2.9%。2024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501萬元,同比增長15.47%;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32498萬元,同比增長1.7%;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458萬元,同比增長8.9%。
——工業產業。赤坎鎮共有35家工業企業,吸納就業人口4000多人,其中規上工業企業16家。工業企業以五金、建材、塑料等傳統產業為主,主要是沿G325國道和北郊路布置。五金產業和建材產業等是赤坎鎮工業的支柱項目。
——農文旅產業。赤坎開埠于清朝順治年間,至今已有370多年歷史,擁有600多座騎樓,組成了全國規模最大、界面最連續、保存最完整的僑鄉騎樓建筑群,涌現出著名愛國僑領司徒美堂等一大批名人名家,華僑文化底蘊深厚,于2007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引入CPE源峰基金(原中信產業基金)投資超60億元,推進赤坎華僑古鎮文化保護與活化利用工程,激發鎮域經濟活力。對古鎮歷史街區整體保護修繕,完成14棟省級文化保護單位的保護修繕,并逐步開放展示,赤坎鎮獲評廣東省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先進集體。引進新業態、新場景進行活化利用,持續培育文保展示、非遺文創、酒店民宿、特色餐飲、文藝表演等復合型業態。組織泮村燈會、賽龍舟、醒獅、粵劇等僑鄉非遺文化活動進古鎮巡演,吸引央視等媒體直播。成功承辦了華僑華人粵港澳大灣區大會、“中國僑都·紅線女粵劇藝術周”等大型活動,推出“赤坎火秀”“一代宗師”等沉浸式表演節目,提升游客體驗感,打響具有僑鄉風情的文旅品牌,景區累計接待游客750萬人次。赤坎華僑古鎮成功被認定為省級旅游度假區、省職工療休養基地,入選首批省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典型案例、省文化和旅游產業賦能城市更新優秀案例。在赤坎新區引進開平不夜城項目,打造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古風文化氛圍的主題街區,與古鎮業態融合互補。依托開平市農文旅融合發展示范產業園,發揮赤坎華僑古鎮引擎作用,強化聯動發展,更好輻射帶動鄉村、整鎮以及周邊鎮農文旅產業加快集聚發展,加速推進縣域副中心建設。全鎮新增紅溪鷹村田園綜合體、御鹿花園(教倫小學舊址改造項目)“江門供銷優品”絲苗米種植等多個優質農文旅項目。此外,位于赤坎鎮蘆陽村委會三門里村的迎龍樓,是開平碉樓中現存最為古老的建筑,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于2007年作為“開平碉樓與村落”四個申報點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新區建設。以赤坎新區為載體,建設內外兼修美麗圩鎮。全力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省級試點中心鎮建設,高標準完成赤坎典型鎮建設規劃編制工作,建立美麗圩鎮建設項目分布“一張圖”,已完成美麗圩鎮建設項目32個。持續開展圩鎮風貌塑造和僑鄉文化建筑營造,高標準完成德業路美麗示范主街等美麗圩鎮“七個一”項目建設,2023年度“百千萬工程”考核獲省獎勵資金300萬元。重點抓好醫療、教育、交通及生態環保等民生基礎設施建設,已完成開平市第二人民醫院、赤坎鎮中心衛生院、中心小學和幼兒園、古鎮大道、學院路改造、污水處理廠擴容及新區管網(一期)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新區崇文路和尚義路、新區管網(二期)等項目建設。建成古鎮黨群服務中心(一期)、君子河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等綜合服務平臺,完善便民為民服務圈。
——鄉村振興。完成赤坎華僑古鎮周邊35條自然村的美麗鄉村建設,赤坎鎮所在的“世遺風韻”鄉村振興示范帶入選省十大鄉村振興示范帶。積極發動黨員干部、企業、村民、鄉賢等各方力量廣泛參與綠化美化行動,籌集捐款超55萬元,在“四旁”“五邊”種植鄉土樹種7500多株,進一步綠化美化鄉村。南樓村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工程項目順利推進。積極做好鄉村環境提升工作,15條自然村獲“廣東省衛生村”稱號。充分發揮赤坎華僑古鎮帶動作用,推動紅溪、石溪、永堅、樹溪村等組團發展,采用“農業科技企業+強村富民公司+國企幫扶單位”模式,引進百香果、小番茄種植項目。2024年全鎮村組兩級收入同比增長10%。
——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赤坎鎮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依托赤坎華僑古鎮項目重點發展農文旅產業,認真落實“一核一區一帶”規劃布局(“一核”指高水平建設運營赤坎華僑古鎮,“一區”指高標準建設赤坎新區,“一帶”指高質量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帶),全力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省級試點中心鎮建設,做大做強鎮域經濟,逐步打造成為縣域副中心,增強對周邊的輻射帶動力和縣域發展的支撐力。
(一)基本情況
赤坎鎮面積62.1平方公里,下轄19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280條自然村,戶籍人口約4.3萬人,居住人口約2.3萬人,海外華僑、港澳臺同胞約15萬人。
1.村級集體經濟。赤坎鎮2024年村集體經營性總收入584.94萬元。其中,集體經營性收入10萬元至20萬元之間的村委會有5個,20萬元至50萬元之間的村委會有10個,50萬元以上的村委會有4個。
2.衛生醫療。醫療服務方面,主要依靠開平市第二人民醫院、赤坎鎮中心衛生院提供。開平市第二人民醫院與赤坎鎮中心衛生院醫療資源整合重建,組建“緊密型醫聯體”,實現“五個統一”(統一人員管理、財務管理、行政管理、業務管理、藥械管理)、“兩個提升”(服務能力提升、群眾滿意度提升)的目標,實現“首診在基層、小病不出鎮、大病不出縣”的改革目標,最大限度減輕群眾的負擔,實實在在為群眾提供更好的就醫服務。君子河社區、石溪村委會距離開平市第二人民醫院、赤坎鎮中心衛生院較近,不另行建設衛生站,五龍村委會建設2個衛生站,其他17個村委會各建設1個衛生站。2024年,成功創建省衛生村3條、江門市衛生村88條。
3.教育事業。赤坎鎮轄區內現有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開平一中)、廣東省一級普通高中1所(教倫中學)、開平市直屬初級中學1所(開平六中)、赤坎鎮完全小學3所(赤坎鎮中心小學、五龍學校、江南小學)、公辦性質幼兒園1所(赤坎鎮中心幼兒園)和民營幼兒園1所(赤坎鎮幼兒園)。
4.文化公共服務。全鎮20個村(社區)均設有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配套設施有綜合閱覽室(圖書借閱、報刊閱覽)、電子閱覽、多功能培訓室,戶外設有籃球場、健身器械、宣傳欄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
(二)人員情況
赤坎鎮行政村“兩委”干部配備136人、駐村第一書記配備3人,設立1個社區黨委、19個村黨支部、黨員人數959人。全鎮劃分32個網格,共有專職網格員32人。
(三)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1.市政公用設施。全鎮行政村已完成路燈安裝379盞。已建成農村污水治理設施的自然村166條、采用資源化利用和自然消納措施的自然村97條,已有28條自然村實現雨污分流。在綠化園林方面,我鎮委托第三方公司開平市一航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負責綠化園林工作,包括綠化景觀建設及管養綠地等方面,總面積約為10.743萬平方米,按四級養護標準。赤坎圩鎮及全鎮280個自然村已納入第三方保潔范圍,全鎮生活垃圾實現100%無害化處理。
2.交通服務設施。已建成鄉道2.878公里,村道60.867公里。已完成古鎮大道、古鎮周邊出行道路路面改善工程、學院路改造提升工程、國道G325線三個平交口改造工程等項目建設。正在加快推進赤坎大道、新區崇文路、新區尚義路等項目建設。
(四)特色資源情況
赤坎鎮文化底蘊深厚,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個(司徒美堂故居、開平碉樓——迎龍樓)、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個(赤坎南樓、赤坎舊鎮近代建筑群)、江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4個(赤坎煲仔飯、護龍村舞火龍傳統活動、開平民間雜技、司徒浩毛筆)、開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2個(赤坎大梧火龍、赤坎豆腐角),以及加拿大村、開平初心廣場、赤坎規劃展示服務中心等地方特色資源。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