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江門國土資源)
轉載自:廣東自然資源 原稿發布時間:2022-09-06
大沙鎮位于廣東省開平市西北部,地處“五邑”第一峰天露山東麓,是開平市最邊遠的山區、革命老區、水庫移民區,又是重點飲用水源保護區和生態發展區,是該市唯一限制工業,保持原生態發展的鄉鎮。鎮內生態自然資源豐富,山清水秀,景觀獨特,被評為“廣東省森林小鎮”“廣東十大茶鄉”“廣東省衛生鎮”“廣東茶葉專業鎮”“城市天然氧吧”“江門市宜居鄉鎮”,享有“開平后花園”的美稱。
為充分挖掘和利用大沙鎮生態資源,大沙鎮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大力實施“生態立鎮”戰略,依托優越的自然資源稟賦和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大力發展特色生態產業,積極推進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富民產業,加快培育建設“大沙優品”行政區品牌,整合全鎮茶、水、菜、果、米、花等生態產品資源,打造一批大沙地域特色鮮明、大沙文化特征突出的優質產品,以品牌建設有效提升大沙生態產品價值,引領推進綠水青山的高價值轉化為金山銀山現實的高收益。
主要做法
夯實生態基礎,增色綠水青山。大沙鎮通過全面加強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現全鎮148條自然村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提高全鎮生態環境。完成大沙河水庫一級水源保護區內的畜禽養殖場清拆工作,全鎮682 家規模養殖場全部完成關停或拆除作業。徹底整治工礦企業和污染行業,深入推進河長制。完成餐飲、工礦企業、加油站、魚塘等51項飲用水地整治任務,全鎮污染行業基本整治完成。鎮域河流水質持續穩定保持地表水II類標準,大沙河水庫水質持續數年保持在III類標準。
科學規劃引導,發展優勢特色茶產業。一是堅持規劃引領,科學合理布局。編制《大沙鎮茶產業發展規劃》,打造2條茶旅線路、3個茶業創業園、4個茶產業片區。二是清晰界定產權,促進產權流轉。整合土地資源,鼓勵土地流轉,倡導發展林下經濟。三是發展生態產業,激發市場活力。擴大種植規模,推廣綠色生態技術應用和標準化茶園建設。探索休閑養生基地、教育培訓基地、大健康旅游基地等新型業態,舉辦春茶品鑒會和葡萄開采節等活動,實現多元發展。四是制定支持政策,實現價值外溢。制定配套政策,與中國茶葉研究所、省農科院茶科所等合作,強化產業科技支撐;舉辦珠三角春茶開采節、農業嘉年華、春茶保衛戰等活動,提升品牌效益;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五是打造山水茶鄉綠色品牌,有效轉化生態成果。堅持把茶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來抓,通過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創響“大沙茶”區域公共品牌,全域推進生態茶園建設。根據廣東茶產業聯盟公布的第三批廣東生態茶園認定名單,開平市大沙鎮被列入廣東區域生態茶園創建鎮。
拓寬“生態+”路徑,推廣“民宿+旅游”模式。一是立足綠色生態資源稟賦。通過外立面美化、局域優化等方式,整合盤活鎮內現有資源,將鎮內閑置舊建筑改造成具有“大沙”特色的生態旅游民宿項目。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通過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大沙河省級中小河流整治工程和“兩山”碧道建設,整合“山、水、茶、花”等生態資源,串聯大塘面特色村、欖坑梅花基地、天露山等特色景點,開發生態、紅色、休閑康養的精品旅游線路,逐步形成“觀山望水、品茶賞花”的全域旅游新格局。二是精準招商為民宿經濟發展注入“活力”。為實現“以宿帶村”,全力營造招商引資環境,積極挖掘招商內容。計劃與禾肚里稻田民宿項目團隊合作,尋找民宿與大沙文化特色、景觀、農業種植和加工、環境保護等的連接點,把大沙本土文化最大價值化“精耕細作”。三是引導村民成立市集(旅游)專業合作社。積極培育開發自然文創產品、自然教育課程、生態夜觀、農家樂等生態產業新業態,打造共融、共建、共享生態社區,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或創業,吃上“生態飯”,引導村民主動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中來,樂享幸福生活。
統籌整合生態農產品,推動“大沙優品”品牌建設。大力發展生態有機種植產業,積極推動農村土地流轉和發展林下經濟,擴大皇帝柑、沃柑、香蕉、青梅、百香果、番石榴等水果種植面積以及油茶、五指毛桃等南藥種植面積,基本構建茶葉、水果、蔬菜、花卉苗木和南藥等現代農業“五大基地”。
整合全鎮茶、水、菜、果、米、花等生態產品資源,打造一批大沙地域特色鮮明、大沙文化特征突出的優質產品,培育建設“大沙優品”行政區品牌,以品牌建設有效提升大沙生態產品價值,引領推進綠水青山的高價值轉化為金山銀山現實的高收益。
推動“行政區品牌+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集群發展,通過整合“零散碎小”企業、發展現代智慧農業、推動傳統產業升級等方式,推動生態產品標準化和市場化發展,實現綠色產業富民惠民。
主要成效
01
綠水青山底色更淳
大沙鎮先后被評為“江門市宜居鄉鎮”“廣東十大茶鄉”“廣東省衛生鎮”“廣東省森林小鎮”;2020年還被廣東省氣象協會授予“嶺南生態氣候標志?城市天然氧吧”稱號,成為全省首家、目前唯一獲此殊榮的鄉鎮。2020年12月大沙鎮“山水茶鄉生態旅游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入選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大塘面村被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授予“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2021年大沙茶獲評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大沙天露茶獲評國家地理商標保護產品;“大沙里”系列茶產品2018—2021年連續四年獲評“廣東省十大好春茶”。
02
金山銀山成色更濃
2020年,大沙全鎮現代農業年產值達3.96億元,其中,茶葉產業和以皇帝柑為主的水果產業年產值突破1.3億元;2021年,大沙鎮現代農業年產值達4.0億元,其中,茶葉產業和以皇帝柑為主的水果產業年產值突破1.9億元。在提升綠水青山“顏值”的同時實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雙向轉化,彰顯了金山銀山的“價值”。鎮內共有9家工商登記注冊茶企業,4個茶葉種植合作社,1家高級生態茶園、5家初級生態茶園,年產干茶300多噸,年產值8000多萬元,茶產業發展助力精準扶貧,帶動茶農210 戶,每戶年均增收3萬元。
03
“兩山”轉化特色更臻
以廣東省美麗鄉村特色村大塘面為代表發展生態旅游產業,村民每戶增收超萬元,將全域旅游、生態環保、鄉村振興“三結合”,形成獨具僑鄉特色的廣東鄉村旅游精品路線。2021年,大沙鎮通過春天種植油菜花并舉辦花田音樂會、夏天種植向日葵并舉辦夏日游園會、秋天種植水稻等特色活動和項目,累計吸引游客達12.5萬人次。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