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第16號臺風“塔巴”(強熱帶風暴級)的中心已于08日08時50分前后在廣東省臺山市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1級(30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7800帕。在這場防汛防險“大考”面前,大沙鎮黨委及下轄基層黨組織沖鋒在前,廣大黨員干部迅速集結、嚴陣以待,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繃緊安全之弦,以“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動力抓實防御細節,全力以赴將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承諾落到實處。
“只有防而不實,沒有防不勝防。”面對臺風來襲,大沙鎮黨委、政府迅速進入“戰時狀態”,以“快、嚴、實”的作風推進防御工作。一是部署快、體系活。第一時間召開專題會議部署臺風防御,搶抓登陸前的“黃金準備期”,嚴格執行縣鎮村三個聯系臺賬制度和24小時應急值守、領導帶班機制,全面激活鎮村二級防汛應急指揮體系,通過“層層壓責、閉環管理”確保防御措施精準到戶、落實到人。
二是排查嚴、隱患清。9月7日,開平市政協副主席黃婉慈直奔大沙鎮關鍵風險點,先后深入魚鱗壩工地、西灣村地質災害點、圩鎮在建工地開展安全隱患排查;鎮應急辦同步聚焦高風險區域,對橫水村、群樂村等地質災害高風險點,欖坑、急水田等野游點及在建工地逐一核查,并提前完成山洪災害高危區19名群眾的轉移勸誡,從源頭阻斷風險;各村也迅速行動,對村內危房、無人居住樓房開展全覆蓋、無死角排查,在房屋周邊醒目位置拉設紅白相間的警示警戒線,形成閉環防護區域。


三是保障實、底數明。鎮級31人應急救援隊伍與鎮村兩級200余名應急力量提前集結到位;針對“三斷”風險,向3個易受災村前置衛星電話,向高風險村配備370對講機,確保通訊“不中斷”;全鎮15個村(居)委會均配齊救生圈、折疊床、糧食等應急物資,實現“物資備在險前、力量守在險前”。

“臺風過后即戰場,清障保通刻不容緩。”臺風過境后,大沙鎮黨委、政府第一時間從“防御模式”切換至“恢復模式”,以“快響應、強協作、實成效”推進路障清理工作,全力保障群眾出行安全與生產生活秩序恢復。一是響應快、行動早。明確“優先清理主干道、重點保障生命線”的工作思路,積極聯系上級交通運輸部門,迅速開展路障清理、屋頂鐵皮加固工作。同時組織黨員干部通過村廣播、微信群向群眾發布“安全提示”,提醒避免靠近未清理的危險路段,確保工作“忙而不亂、有序推進”。





二是協作強、覆蓋廣。激活黨員先鋒力量,黨員骨干、駐村第一書記、選調生主動對接各村需求,協助對鎮內主干道、鄉村小路的倒伏樹木、斷裂樹枝、散落廣告牌等路障展開“拉網式”清理;各村(居)發動村民志愿者參與房前屋后、田間地頭的小型路障清理,形成“鎮統籌、村落實、群眾參與”的協同格局,累計清理主次干道障礙30余處,疏通鄉村小路15條,打通多條“出行堵點”。




三是保障實、成效穩。針對清理過程中發現的路面坑洼、排水口堵塞、電線(通訊)桿等次生隱患,同步登記造冊,協調市政部門跟進修復;清理完成后,各村(居)安排專人巡查路段,防止余留雜物或新倒伏樹枝影響通行,切實以“閉環管理”保障路障清理“清得徹底、保得長效”,為后續群眾返家、農業生產恢復打通“安全通道”。

臺風過境,風雨漸歇,但大沙鎮為民服務的腳步從未停歇。鎮黨委將持續以網格化管理為“主抓手”,將黨員干部、志愿者、村民力量緊密串聯,以“不松勁、不懈怠”的擔當,全力推動生產生活秩序加速恢復,堅決守護好萬家燈火的平安與溫暖。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