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江蘇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丁峰率調研組到開平市開展“四好農村路”建設現場調研交流。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基建管理處、省公路事務中心農村公路部、江門市交通運輸局、開平市人民政府、江門市交通運輸局和開平市交通運輸局有關領導、業務同志陪同參加。
根據行程安排,調研組一行實地查看了開平市邑美僑路示范路項目建設情況,聽取了開平市“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創建工作的經驗介紹,重點對農村公路營運管理數字化、路面技術狀況自動化檢測評定、管理養護體制改革以及交旅融合和驛站建設等方面進行了調研。
每到一處,調研組都認真聽取開平市“四好農村路”的情況介紹,一致認為,開平市農村公路建設及農村公路助力鄉村振興和交旅融合發展的好經驗、好做法,值得借鑒和學習,在“黨建引領+四好農村路”“四好農村路+農業農村”“四好農村路+文化旅游”“四好農村路+世遺僑鄉”等方面發展成效顯著,形成了可推廣、可復制的模式。調研組表示,此次開平調研之行收獲頗多、受益匪淺。同時,希望雙方進一步增進交流互動,共享經驗,努力推動兩地農村公路向更高水平發展。
開平市“四好農村路”得到調研組的肯定,同時為其他地區農村公路建設提供了開平樣板。調研組提出的建設性、指導性建議為開平市“四好農村路”建設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指引和路徑遵循。下一步,開平市交通運輸局將繼續鞏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創建成果,扎實推進農村公路建設,更加積極主動地推進“四好農村路”特色化發展,為“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強的交通保障。
【情況介紹】開平市邑美僑路示范路作為江門市“四好農村路”和交旅融合發展的典型案例,獲評廣東省“交旅融合發展”十佳案例,全長約20.5公里,途經鄉道YD03交鍋線、縣道X555赤馬線、縣道X824塘赤線(古鎮大道)、縣道X817赤五線,將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的自力村碉樓群、國家5A級旅游景區——開平碉樓文化旅游區立園景區、廣東省首批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典型案例——赤坎華僑古鎮、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司徒美堂故居、中國僑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南樓等世遺景點和華僑文化教育資源有機串聯融合起來,打造一條別具特色的“黨心路”“民心路”“僑心路”。同時,“四好農村路”串聯起馬岡鵝、茶葉、禽蛋、絲苗米等“開平優品”特色產品得主要產地和園區,路衍經濟發展模式得到充分體現,并最終通過農村公路運輸到了天南海北,開辟了經濟發展新通道。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