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高社區矯正刑罰執行的嚴肅性,提升社區矯正工作規范化水平,讓社區矯正對象邁好重塑人生的第一步,9月20日,開平市司法局、開平市社區矯正管理局組織新入矯的社區矯正對象開展“入矯第一課”教育活動。
以法為綱,念好監管“緊箍咒”。“社區矯正是與監禁刑罰執行相對應的一種非監禁刑罰執行方式,沒有‘圍墻’,卻有‘紅線’,和 ‘畫地為牢’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這個‘地’要寬泛得多,你們有相對的人身自由,可以親人一起生活,可以和朋友相聚,可以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圈,因此你們要珍惜這得來不易的自由,嚴格遵守社區矯正管理規定,定期向司法所報告,離開居住地必須履行申請外出手續,而一旦有違法犯罪或不遵守規定的行為,你們將會面臨收監執行的嚴重后果”。開平市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林上金在現場強調了社區矯正紀律,告誡在場社區矯正對象緩刑并不意味著自由,警示他們要珍惜改過自新的機會,明身份、正心態、自覺服從監督管理。為增強本次教育活動的嚴肅性,市社區矯正管理局安排派駐警察對社區矯正對象進行點驗并核對身份,隨后帶領社區矯正對象集中學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實施辦法》以及相關法規,重點講解了決定和接收、監督管理、教育幫扶、考核獎懲、解除和終止等內容,促使每名社區矯正對象深刻認識社區矯正的意義,自覺接受改造和教育。

以紀為鏡,警示教育鳴警鐘。派駐警察向社區矯正對象介紹監獄罪犯生活情況,組織社區矯正對象進行隊列紀律訓練。在派駐警察嚴謹的指導下,社區矯正對象們站姿筆直,口號響亮,動作規范,與訓練前的懈怠、懶散現象形成鮮明對比,通過集訓,進一步強化了社區矯正對象的矯治意識和紀律觀念,起到“練隊列、明身份、展面貌、提精神”的良好效果。本次活動還特別安排部分緩刑考驗期較長的社區矯正對象參加觀看違規人員接受警告教育現場,通過“身邊案例”、震懾教育的形式,進一步增強他們嚴格遵守監督管理規定的意識,杜絕“任性”“僥幸”心理。


以學正心,多元教育提覺悟。本次活動,特別邀請了江門市青葵社工前來為社區矯正對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促使他們積極改造,早日改過自身,回歸社會,為國家的建設添磚加瓦。結合特殊人群的心理特點,社工們圍繞心理、健康、情緒管理三個方面與社區矯正對象座談,通過生動有趣的問答互動,運用真實的案例、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切身體會,循序漸進地引導社區矯正對象放下心理包袱,重新樹立生活信心。

以勞矯行,社會服務強責任。課后,社區矯正對象在港口法治文化公園開展清潔行動,清掃公園堆積的垃圾雜物,給群眾活動提供了整潔的公共場所,獲得園方和社區群眾的一致好評。社區矯正對象紛紛表示,參加公益勞動既可以切實感受到勞動的意義和價值,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奉獻社會的喜悅。

本次“入矯第一課”教育進一步彰顯了社區矯正工作的嚴肅性,強化了社區矯正對象的身份意識、法律意識、在矯意識、紀律意識和規矩意識。下一步,開平市社區矯正管理局將打好監督管理和教育幫扶“組合拳”,著力引導社區矯正對象積極配合教育改造,最大限度預防和減少特殊人群重新犯罪,筑牢法治開平、平安開平安全防線。
相關圖片: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