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4日, 開平市司法局在赤坎鎮司徒美堂故居開展“追尋僑鄉愛國足跡·重塑法治人生”主題警示教育活動,通過“偉人故居+法治教育”創新模式,將愛國主義教育與法治警示教育深度結合,增強社區矯正對象的法治意識。市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林上金,黨組成員、副局長黎超華及社區矯正相關工作人員參加活動。
集中列隊,嚴明紀律底線。活動伊始,延伸管教警官對30名社區矯正對象進行全員點名與身份核驗,逐一檢查信息化核查設備佩戴情況,嚴申“電子圍欄不可越、法律紅線不可碰”的監管要求,強調社區矯正對象須牢記身份,端正態度,在矯期間服從管理,珍惜改造機會,增強遵紀守法意識,嚴守法律和紀律的“警戒線”,杜絕重新違法犯罪。
 
  
以案釋法,領悟法治精神。林上金局長在司徒美堂廣場以“僑鄉法治文化”為主題向社區矯正對象開展專題法治教育。他重點講述了司徒美堂先生的成長奮斗歷程,深刻闡釋了愛國主義精神及其與當代法治精神的內在契合,通過直觀的方式闡明僑鄉法治文化的傳承與時代價值,增強了社區矯正對象的法治觀念與守法意識。同時,林上金局長還通過剖析反面典型案例,告誡全體社區矯正對象珍惜來之不易的矯正機會,明確自身站位與法律責任,避免因一時麻痹、僥幸心理而再次墮入違法犯罪的深淵。


走進故居,強化敬畏之心。法治教育環節后,社區矯正對象走進司徒美堂故居,在濃厚的歷史氛圍中接受沉浸式教育。講解員以“愛國教育與遵紀守法,法律是最強勁的‘強心劑’”為切入點,巧妙結合故居陳展與法治元素,穿插真實案例,生動講述了司徒美堂先生一生堅守法理、維護正義的品格,通過“紅色場景”重點引導社區矯正對象切實加強思想認識,提升法治自覺,珍惜法律賦予其監外服刑的機會,積極接受社區矯正。

矯行堅定,勞動重塑擔當。為將思想教育轉化為行動自覺,本次警示教育活動組織社區矯正對象前往中古村法治文化公園開展公益勞動,在清理綠化帶、維護法治宣傳欄等實踐中建立起穩固積極的自我認同,通過“行為矯治+公益服務”模式,進一步提升社區矯正對象社會適應能力,重拾社會責任感。


此次活動通過“紅色教育鑄魂、法治實踐塑形”的創新教育模式,以僑鄉文化為紐帶,傳遞了司法行政機關對社區矯正對象“監管有力度、教育有溫度”的管理理念,接下來,開平市司法局將依托僑鄉紅色陣地和法治教育資源,推動“愛國愛鄉、守法誠信”理念融入社區矯正常態化教育,推動矯正成果轉化為僑鄉治理效能。
相關圖片: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