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區)法律顧問是基層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力量,肩負著法治宣傳、法律咨詢、糾紛調解、法律援助等多項職能,是打通法律服務“最后一公里”的關鍵所在。近年來,開平市司法局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持續深化“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引導廣大律師扎根基層、服務群眾,為推進鄉村振興和基層社會治理注入法治動能。為進一步展現駐村律師風采,弘揚法治精神,本期,我們將聚焦廣東法匠律師事務所司徒健芳律師——一位堅守服務基層十一年的駐村律師,聆聽她用專業與堅守書寫的為民故事。
司徒健芳,廣東法匠律師事務所律師,現任開平市大沙鎮蕉園村、群聯村和聯山村等多個村委會的法律顧問。自擔任村(社區)法律顧問十一年來,她始終堅守“法律服務無小事,群眾利益是大事”的職業信念,深入田間地頭、農家院落,傾聽村民的心聲,以專業、耐心、細致的服務贏得了基層干部群眾的廣泛贊譽,真正成為群眾身邊的“法律貼心人”、基層法治的“傳播者”與鄰里和諧的“守護者”。
一、初心如磐,把法律服務送到群眾“心坎上”
司徒健芳律師深知,村(社區)法律顧問工作不僅需要扎實的專業能力,更要善于用鄉音鄉情進行溝通,以群眾聽得懂、易接受的方式提供幫助。她堅持服務下沉,早在駐村初期就主動制作并發放“便民服務卡”,公開個人電話和微信,方便隨時接聽村民來電,實現“線上即時響應、線下及時跟進”,推動法律服務從“被動等待”向“主動上門”轉變。日常值班期間,她常常與村民圍坐交談,從家常里短中捕捉法律需求,在潛移默化中傳播法治理念。
在群聯村一起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受害人家屬情緒激動且缺乏維權知識。司徒健芳得知情況后主動介入,為受害人提供法律幫助。為不影響孩子的學業,她多次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前往村里,與家屬面對面溝通,協助梳理事實、明確合理訴求,準確撰寫法律文書,并就訴訟程序、賠償標準等關鍵問題提供專業意見。她積極與司法機關溝通協調,最終促成雙方當事人家屬達成諒解,受害人獲得了合理賠償,案件實現案結事了、溫情化解,既守護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更以“法援為民”的溫度,撫慰了受損的家庭。

二、深耕普法,讓法治陽光照亮鄉村每個角落
司徒健芳律師堅信“普法于源,防患于未然”,始終將法治宣傳教育作為駐村服務的重要內容。她緊密結合國家憲法日、民法典宣傳月等重要節點,深入各村開展主題法治講座,內容涵蓋婚姻家庭、財產繼承、土地糾紛、勞動合同等與村民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領域。為擴大普法覆蓋面,她創新方式方法,積極拓展宣傳渠道。當了解到許多村民白天務工無法參加講座時,她便主動聯系大沙鎮政府,打造“夜間普法課堂”平臺,在晚間閑暇時間送法進村,讓村民在飯后茶余也能接受法治熏陶,這一做法深受群眾歡迎。面對當前電信網絡詐騙、校園欺凌等問題多發的形勢,她主動走進大沙鎮多所中小學,借助“開學第一課”等契機,為青少年開展“防范網絡犯罪”“拒絕校園欺凌”等專題普法教育,增強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她還積極參與鎮“敬老月”活動,深入村居、走向田頭,以真實案例向老年人群體講解防詐騙知識,普及贍養、繼承等法律政策,用法律為“夕陽紅”撐起保護傘。
三、暖心調解,用“法理情”守護鄉村和諧底色
調解矛盾、化解糾紛是村居法律顧問維護基層穩定的重要職責。司徒健芳律師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積極參與基層矛盾糾紛化解,引導群眾依法、理性表達訴求,力求將矛盾化解在萌芽、解決在基層。她常說:“村居法律顧問不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社會責任。”
在群聯村一起令人痛心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中,某村民在單位宿舍內意外身亡,家屬因悲痛與企業就死亡性質及賠償問題發生激烈爭執。廠方認為不構成工傷拒絕賠償,死者家屬情緒激動,矛盾一度激化。司徒健芳律師接到村委會求助后,第一時間介入,全面了解案情,厘清法律關系。她堅持“法、理、情”相融合的調解策略,一方面耐心安撫家屬情緒,講解相關法律法規及訴訟風險;另一方面積極與企業溝通,剖析事實與法律責任,引導其承擔相應社會責任。經過她多輪耐心細致的溝通協調,最終促成雙方達成和解協議,家屬獲得了合理的經濟補償,圓滿化解了該起隨時可能激化升級的矛盾糾紛,有效維護了基層的和諧穩定。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村(社區)法律顧問是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關鍵一環,更是打通法律服務“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力量。十一載春秋,司徒健芳律師用腳步丈量鄉村大地,用專業化解群眾難題,用溫情傳遞法治力量。從解答咨詢到參與治理,從普法宣傳到糾紛調解,她始終堅守在基層法治一線,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新時代駐村律師的責任與擔當。她搭建起的不僅是法律與鄉村的“連心橋”,更是黨和政府與群眾之間的“信任橋”,為法治開平、平安開平建設添磚加瓦,讓法治之花在鄉村沃土上絢麗綻放。
相關圖片: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