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平市是農業大市,農業用水量占全市用水總量的70%以上,鎮海灌區是開平市境內第二大灌溉工程,灌溉范圍包括5個鎮6萬多畝農作物,用水形勢一直緊張。為破解鎮海灌區的問題,開平市多措并舉,通過“理念、制度、管理模式、技術”四項創新,積極推進節水型灌區建設。
理念創新——以思想自覺引領行動自覺。一方面,黨建引領提認識。各級黨組織加強對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和關于治水的重要論述、《國家節水行動方案》、廣東“節水九條”的學習,從認識上將用水從家事、農事上升為國事,提升做好節水工作的政治自覺和責任擔當。另一方面,社會宣傳強共識。加強對全社會特別是灌區范圍群眾的國情水情教育,提高全民節水意識,使節約用水從國事內化為家事、自己事,提升節約用水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制度創新——以人管水到以制度管水。明確節水管理內容、目標、責任,使灌區工程設施維護管理和節水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有效提高了灌區用水管理水平,也為后續管理和復制推廣節水型灌區建設經驗提供了借鑒。
管理模式創新——從粗放管理到精細調控。優化動態用水,從原來的全渠“放任自流”,到現在加強源頭調控的計劃用水、科學用水,實現“大水漫灌”向“精準灌溉”的轉變。
技術創新——從人工操作到數智賦能。積極推進計量設施智能化改造,對用水情況的檢查由原來的人工不定期抽檢改變為全天候過程實時監控、計量,灌區用水管理效率大幅提升。
通過落實各項創新舉措,鎮海灌區渠系水利用系數由改造前的0.500提高至0.650,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約為0.5798,遠超廣東省同規模同類型灌區0.5094的平均值,節水型灌區建設成效顯著。灌區年節約用水量1777萬m3,節省率達27%,節水成效走在全省前列。2022年先后被評為省級節水型灌區、省級標準化規范化管理示范灌區,榮獲國家級“節水型灌區”稱號。2023年江門開平市被評為省現代化灌區建設試點,鎮海模式的示范帶動作用將進一步發揮。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