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附件:
粵向高質量,開平法治行。當前“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下稱“百千萬工程”)正在深入推進,開平法院積極結合實際護航助力開平實現“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
在開平市推進“百千萬工程”的征程中,開平法院緊緊圍繞廣東省委“1310”具體部署、江門市委“1+6+3”工作安排以及開平市委“六大行動”,立足司法職能,以“護農、助農、惠農”為主線,將司法服務深度融入到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基層治理各環節,繪就了一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美善治”的鄉村新畫卷。
產業護航:化解糾紛穩“鵝”業
“租金糾紛終于圓滿解決了,我能繼續租這塊地來養鵝了!”“這些馬岡鵝好靚,肯定能賣個好價錢,哈哈!”開平市馬岡鎮一個養殖場內,陣陣鵝叫聲中傳來了楊伯爽朗的笑聲。
開平市馬岡鵝以皮薄、肉紋纖細、肉質好、脂肪適中、味道鮮美而出名,被評定為“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更是馬岡鎮推進“百千萬工程”的“馬岡優品”龍頭產品。
2017年,興叔將涉案30多畝魚塘、土地出租給楊伯用于養殖“馬岡鵝”等農產品。2023年,雙方因租金支付問題對簿公堂:興叔持“2022年租金”的收據主張楊伯拖欠2023年租金,要求解除合同;楊伯則堅稱按交易習慣已提前支付租金,雙方因現金交易無轉賬記錄而陷入“羅生門”。
承辦法官實地勘查發現,涉案場地養殖著4000多只待出欄馬岡肉鵝,經濟效益可觀。涉案合同還有幾年租賃期,眼下又是肉鵝銷售旺季,若強制解除合同,楊伯將損失當前數十萬元養殖成本,而興叔也將面臨場地閑置、租金斷檔的風險。“若僅僅依據收據判令解除合同,只會兩敗俱傷,必須找到共贏方案。”承辦法官意識到,此案不僅是個案糾紛,更關乎馬岡鵝產業鏈的穩定,唯有調解才能破局。
通過再次梳理案件全部證據,承辦法官發現涉案合同中約定了“每三年遞增10%租金”,但雙方至今未履行該條約定。以此為關鍵突破口,承辦法官提出了“延續合同、調整遞增比例等”的調解方案。但事情卻沒有想象中的順利,楊伯聽了該調解方案,仍堅持己見,抵觸進一步協商,調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承辦法官實地勘查。
面對證據鏈薄弱、雙方抵觸情緒強烈的困境,承辦法官走出法庭,邀請熟人情、懂法理的人大代表、村委會主任進行聯合調解。“調解是本案最好的辦法,否則你們都將面臨更大的損失。當下調解方案是基于雙方利益商定的,合同原本已約定租金遞增款項,不能單方認為該條款對你不利即為無效。”調解現場,人大代表向楊伯說道。同時,承辦法官向雙方當事人釋明案件的法律關系及訴訟風險,引導楊伯站在市場環境等因素考慮,避免擴大損失。楊伯聽取意見后,強硬的態度有所松動。

調解會現場。
最終,在法官、人大代表、村干部的多方合力下,雙方達成了一致意見,不僅算清過往的“糊涂賬”,而且還明確履行后續合同權利義務,實現實質解紛,雙方共贏!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開平馬岡鵝養殖產業雖然已具一定規模,但是一些發展中的瓶頸也亟待破解。為此,開平法院認真研判、深入分析馬岡鵝行業常見的糾紛問題,如口頭承諾、現金交易、票據不齊、合同不規范、品牌打造薄弱等問題,并就規范書面合同、規范交易方式、增強防范意識、規范經營行為等方面向當地馬岡鵝產業協會發出綜合治理類司法建議。同時,在鄉鎮一級成立了“服務優品法官工作室”,定期開展走訪,為“開平優品”“馬岡優品”等行政區域品牌及相關企業提供法律咨詢、普法宣傳、多元解紛等司法服務,走出了一條精準護航“特色產業”發展的新路子。
生態守護:法治利劍斬“獵”手
開平市大沙鎮,一幅“鳥在林中歇、林在水中生”的畫卷徐徐展開,這里被譽為“廣東省森林小鎮”“嶺南生態氣候標志·城市天然氧吧”,也是重點水源保護區和生態發展區。然而,這片生態寶地也面臨著挑戰:非法狩獵、販賣野生動物等行為屢禁不止,部分村民因法律意識淡薄,誤觸生態保護“紅線”。
2022年,被告人雷某網購捕獸夾和遠程戶外報警器,多次在大沙鎮案發林場禁獵區進行非法獵捕。警方在其住所查獲黑領椋鳥、八哥、大擬啄木鳥、領角鸮、虎紋蛙等野生動物。經鑒定,虎紋蛙屬于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黑領椋鳥、八哥、大擬啄木鳥均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價值近2萬元。

生態環境刑事案件巡回審判。
辦理該案時,承辦法官意識到,大沙鎮野生動物資源豐富,但當地群眾對野生動物保護的法律認知不足。為了讓司法更“接地氣”、讓法律更“入人心”,承辦法官將庭審“搬”到案發地,并邀請了部分全國、省、縣、鎮各級人大代表及大沙鎮當地干部、村民、“法律明白人”前來旁聽,用真實案例敲響生態警鐘。
巡回審判當天,國徽高高地掛在法院警車上,吸引了當地群眾圍觀和紛紛討論。“大家可以坐在旁聽席旁聽,待會我們就當地發生的一起非法狩獵罪刑事案件進行開庭審理!”承辦法官熱情地邀請大家坐下。庭審中,公訴人宣讀了起訴書和發表意見,被告人及其辯護人發表陳述意見。被告人雷某懺悔道:“我原以為這只是尋常的捕鳥,沒想到觸犯了法律,現在特別后悔當初的行為,誠懇向社會公眾道歉,保證不再發生類似違法犯罪行為……”法官經審理后當庭宣判,以非法狩獵罪判處雷某相應刑罰。

承辦法官就地變身“普法宣傳員”和“生態保護講師”,把巡回審判現場變成普法課堂。
旁聽群眾深受觸動:“原來非法狩獵虎紋蛙等野生動物屬于違法犯罪行為,以后我們都要切實保護好大沙鎮的野生動物資源,守護好家鄉的生態環境!”
巡回審判結束后,承辦法官就地變身“普法宣傳員”和“生態保護講師”,把巡回審判現場變成普法課堂,結合鮮活的案例向旁聽的村民們普及保護野生動物的法律法規,倡導保護野生動物、愛護生態環境的價值導向,鼓勵他們發現此類情況應當及時制止并向有關部門舉報,以實際行動守護綠色生態屏障。
“庭審開到了家門口,對提高我們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意識具有重要意義!”當地村干部、村民們紛紛表示。
“法院到案發地巡回審判,用直觀的庭審活動和典型案例釋法,為大家上了一堂生動形象的生態環境保護法治課,輻射范圍廣、受教育群眾多,充分發揮了司法審判和普法宣傳的雙重作用,為開平推動‘百千萬工程’和構建綠美開平,提供了堅實的司法保障!”全國人大代表陳奭榮表示。
基層善治:百年碉樓奏“和”音
近年來,“百千萬工程”的深入實施為開平的農文旅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然而,隨著土地流轉、魚塘轉包等經濟活動頻繁,相關糾紛也隨之而來。
日前,開平市塘口鎮碉樓文化遺產“文調樓”門前,十余名村民圍坐在魚塘邊的石階上。開平法院赤坎法庭法官正就一宗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展開現場調解,為村民們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法治公開課”。

碉樓下巡回審判。
此前,當地村民徐叔將自身承包的魚塘轉包給李某,用于養殖魚蝦并計劃作為休閑垂釣場供游客游玩。合同簽訂后,李某發現該轉包未經發包人村集體同意,且相關部門明確表示涉案魚塘不能進行水上搭棚,故李某認為其合同目的難以實現,遂要求徐叔返還已預支的承包費。
“咚……”隨著清脆的法槌聲,庭審正式開始。法庭就原告李某與被告徐叔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一案,依次進行宣布法庭紀律、法庭調查、舉證質證、法庭辯論、最后陳述、庭中調解等環節,整個庭審過程井然有序,讓村民“沉浸式”體驗庭審現場,“零距離”感覺法律威嚴,對法律法規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現在休庭。”經過一系列嚴謹細致的庭審流程,合議庭在充分聽取了原被告雙方的意見和訴求后,基于對案件事實的清晰查明,決定休庭進行調解工作。調解中,法官攜手當地經驗豐富的人民調解員,對雙方展開了深入細致的法律闡釋與情理疏導,逐步引導他們縮小分歧,最終促使雙方達成一致意見,并簽訂了調解協議。徐叔即刻履行協議,當場退還承包款項,雙方握手言和,案件真正“案結事了”。

合議庭法官開展“僑庭說法”課堂,為群眾答疑解惑。
趁庭審余溫尚存,合議庭法官馬不停蹄地開展“僑庭說法”課堂,以剛剛結束的案件為切入點,深入淺出地向群眾普及了農村土地承包法的相關法律規定以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的路徑與優勢。同時,法官還對群眾重點關注的土地糾紛、鄰里矛盾、民間借貸、贍養老人等熱點問題進行了耐心解答。“今天這庭審和普法課聽得值!我正計劃將從村里承包的土地轉包給一個葡萄種植戶,弄個葡萄采摘園給游客自摘呢。聽完課,我得回去村里問清楚能不能轉租、種葡萄合不合法,不然就麻煩了!”村民明叔課后激動地說道。
這起案件的圓滿解決,正是開平法院基層治理實踐畫卷中的一個生動剪影。近年來,開平法院持續圍繞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結合轄區群眾司法需求,滿足“農文旅”經濟發展之需,主動履職外送司法服務,常態化推進“巡回審判+”機制,把司法服務陣地轉移到群眾身邊,變巡回審判為“行走的普法課堂”,實現“審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效果。
良好的法治環境是“百千萬工程”行穩致遠的壓艙石、破障攻堅的金鑰匙。接下來,開平法院將繼續深耕司法賦能鄉村振興主戰場,以法治之網織密“百千萬工程”保障體系,聚焦產業振興“強引擎”、生態宜居“高顏值”、鄉風文明“軟實力”等關鍵領域精準發力,以“司法溫度+法治力度”雙輪驅動,通過高質量司法實踐構筑護航“百千萬工程”的法治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