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附件:
9月6日上午,由中共開平市委宣傳部、開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開平中微子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微光志——解碼國之重器江門地下中微子實驗》新書創作交流會在開平市文化館舉辦。活動吸引了文藝工作者、文化單位代表及讀者代表等近百人參加,圍繞該書的創作歷程、科學工程與文學表達的融合等主題展開深入交流。
  
《微光志——解碼國之重器江門地下中微子實驗》一書由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江門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原主席尹繼紅歷時三年創作完成。作品以位于開平的江門地下中微子實驗這一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題材,記錄了項目從構想、建設攻關到建成運行的歷程,生動展現了我國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和新時代大國工程的磅礴力量。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開平中微子研究中心主任李小男對于《微光志》的成功出版表示祝賀,他指出,《微光志》生動記錄了江門中微子實驗從構想走向現實的17年風雨歷程,作品時間跨度大、涉及人物眾多,更將科學與人類的關系進行了深刻的挖掘和展示,為讀者打開一扇兼具知識與溫度的科學之窗。
  
會上,作者尹繼紅回顧了《微光志》的創作歷程,分享了深入一線采訪、從海量素材中提煉故事、打磨內容的體會,并圍繞創作方法、采訪經驗、素材管理、科學敘事的大眾轉化等話題與現場的文藝工作者、讀者展開了深入交流,使現場觀眾深刻感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堅守與文學創作者的匠心。
  
開平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余源漢表示:“《微光志》這本書是作家尹繼紅以文學之筆解碼‘國之重器’的生動實踐,是科學與文學的一次深度融合,也是科學傳播的重要突破。開平市作家協會將這本書所寫到的科學家的追求、奉獻、勇攀高峰的精神,運用到日常的文學創作之中,并結合僑鄉實際,弘揚科學精神,講好開平故事,推動僑鄉文化建設繁榮昌盛,為開平高質量發展貢獻文藝方面的力量!”
“我全程認真聽了尹繼紅老師分享《微光志》創作心得和江門中微子實驗的故事,心里是滿滿的感動。 ‘地下700米’的幽暗、‘17年’的堅守,光是這兩個數字就讓我震撼。700多位科學家和無數工人扎根地下,建成世界最大探測器,幫人類‘抓’住中微子,他們既是追光的探索者,也是筑夢的普通人。這份在暗處探索的執著,不僅解開了科學難題,更讓我真切看到,平凡人匯在一起的大力量。作為大灣區人,我既自豪又受鼓舞!”開平市作家協會秘書長孫淑娜說道。
近年來,開平市始終堅持以文藝創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持續挖掘“僑鄉文化”“科學精神”等特色資源,積極發揮文藝作品在凝聚人心、引領風尚、服務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微光志》的出版發行,是開平市乃至江門市文藝界的一件盛事,是文藝界自覺服務“國之大者”的生動實踐。作品不僅以文學形式生動展現國家重大科技成就,更搭建起科學與公眾溝通的橋梁,有力推動了大國重器故事走進群眾、科學精神深入人心,為文藝工作者用文藝方式記錄偉大時代、書寫人民心聲提供了優秀范例,為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服務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文化動能。
  
活動期間,開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向市檔案館、市博物館等市級文化單位以及多所中小學校贈送《微光志》書籍。該書將作為重要地方文獻和科普讀物,為推動科學文化傳播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