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平的想法和干法,都可以從這場會議找到答案。
新年第一個工作日,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隨后,中共江門市委十四屆八次全體會議暨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緊接著,2月10日,中共開平市委十四屆八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

于開平來說,它等于是定調會,將會敲定當年要干的大事。
先來看看,2024年,開平干得怎么樣?
一句話總結:開平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績,高質量發展的成色、底色更加亮眼。
黨的建設持續加強。用好“開學”大課堂、“碉樓下的黨課”等學習載體,開展宣傳宣講1000多場次,覆蓋黨員干部超8萬人次。《碉樓下的黨課》宣講工作案例入選省宣講工作優秀案例。
經濟發展穩中有進。固定資產投資、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等指標增速排名江門前列。農林牧漁業增速排名江門第1。房地產市場回暖向好,銷售面積同比增速排名江門第1。赤坎華僑古鎮被認定為省級旅游度假區,帶動全市接待游客超100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超60億元。

翠山湖高新區。
改革創新持續深化。生態價值加速轉化,金雞鎮、赤水鎮成為全省首批GEP核算與轉化試點鎮,并獲全省首筆森林GEP貸款授信5億元。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新設立市場主體7955戶,全市現有市場主體6.63萬戶,在江門4市中均排名第1。創新主體不斷壯大,12家企業入選廣東制造業500強,數量位列江門第2。
“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亮點紛呈。縣域發展活力持續增強,被確定為國家級新型城鎮化試點,獲批創建省整縣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試點。借鑒工業園區思維和產業集群理念,采用“管委會+公司”模式,建設世遺風韻農文旅融合發展產業園,創新成立農文旅融合發展產業大聯盟。
民生福祉持續改善。2024年,全面完成市十項25件民生實事,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例超過八成。縣鎮村添綠約12萬株,年度任務完成率達193%。大沙鎮天露山成功創建省級森林公園。市交警大隊車輛管理所連續兩屆榮獲“全國一等縣級車輛管理所”稱號。
回首2024年,開平的主題,叫“改革攻堅年”。
過去一年,開平扎實落實“改革攻堅年”工作部署,以改革抓攻堅,以攻堅促改革,爭當試點、爭創示范,團結帶領全市干部群眾守正創新、苦干實干,推動各項事業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篇之年。承前啟后的一年,應謀關鍵之策、當有關鍵之為。
全會指出,隨著國家、省、江門政策紅利持續疊加釋放,全市產業結構加速調整,改革創新持續深化,新舊動能加快轉換,高質量發展積厚成勢,這些都是開平加快發展的重大利好和機遇。
然而,機遇總是眷顧有準備的人。
全會指出,從長遠看,開平目前處在筑底回穩、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關鍵階段。
越是爬坡過坎,越要久久為功、蹄疾步穩;越是滾石上山,越要強基固本、步步為營。
這透露出一個明顯的信號:基層基礎問題不解決,將制約開平高質量發展。
為此,全會明確,將2025年確定為“基層基礎年”,旨在引導各級各部門抓基層、強基礎、促發展、利長遠,筑牢高質量發展根基。
新的一年,開平將聚焦食品、水暖衛浴、紡織服裝三大傳統產業,以“鏈式改造”模式推動產業升級突破;依托赤坎華僑古鎮,探索建設具有僑鄉特色的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用好世界文化遺產和赤坎華僑古鎮“雙引擎”,積極構建并壯大“5+3+N”產業體系;扎實推進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建設;深入實施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吸引資金、人才、項目流入鄉村;用心用情增進民生福祉,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落到實處……

赤坎華僑古鎮吸引了不少游客。
從基層要活力、從基礎要動能。歲首之初,開平理清思緒,重整著裝,向著春天前進。
2025年,開平定下一個目標:今年全市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5.5%。
客觀來說,這個目標是不低的。其背后更有著開平的深意:
首先,開平自覺地將自己放在廣東現代化建設版圖中謀劃,放在江門高質量發展新局面中,以開平的“穩”和“進”,為江門全局多作貢獻。
其次,穩就業、防風險、惠民生都需要一定的經濟增長來支撐,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開平實踐也需要積累更加堅實的物質基礎。
再次,經濟增長是基礎性、綜合性、牽引性指標,這樣的目標安排有利于釋放積極信號,振奮精神、鼓舞干勁。
最后,這是開平對自身經濟潛力的充分信心。這幾年,開平高質量發展成效正在逐步顯現,有理由相信,經過努力,這一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那么,開平,打算怎樣干?
路徑清晰。
——縱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圍繞“一點兩地”全新定位推進大灣區建設,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
圍繞“一點兩地”全新定位推進大灣區建設。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擴大高水平開放。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大力促消費擴投資,深化科技創新引領,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促進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大力促消費擴投資。
深化科技創新引領。
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先鋒天下糧倉書店。
——錨定“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目標,塑造農文旅融合發展新優勢,形成強縣富民興村新動能,激發社會廣泛參與新活力,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更大進展。
塑造農文旅融合發展新優勢。
形成強縣富民興村新動能。
激發社會廣泛參與新活力。
——用心用情增進民生福祉,以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扎實推進綠美開平生態建設,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以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
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扎實推進綠美開平生態建設。
——著力統籌發展和安全,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市,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全力維護公共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開平平安開平。
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市。
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
全力維護公共安全。
此外,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開平實踐,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都是動詞打頭,但最終都要靠“人”來完成、靠“事”來促成。全市各鎮(街道)、各部門都要有強烈的責任人意識,全市上下都應當好堅定的行動派、實干家,在火熱的開平大地共同書寫更多“既為一域爭光、更為全局添彩”的生動故事。
真正的競爭力,永遠生長在最堅實的土壤之中。站在新的歷史方位,開平擼起袖子加油干,深耕基層基礎,夯實發展根基。當產業根基深植沃土,治理活水暢流末梢,生態綠脈融入肌理,民生暖流浸潤心田,開平必將積蓄起澎湃動能,向著春天邁出更加堅定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