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附件:
7月18日上午,“僑都茶香·香飄灣區”江門市開平大沙茶品牌推介活動在大沙里·歡茶谷舉行。活動以茶為媒,匯聚院士專家、行業協會及茶企代表200余人,通過品牌推介、科技賦能、戰略簽約等環節充分展示了大沙茶全產業鏈發展成果,為推動大沙茶產業融灣發展注入強勁動能。開平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關耀東,市委副書記耿洪波等參加活動。
活動現場,開平市人民政府正式聘請烏克蘭工程院、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肖更生;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聯合國-國際生態生命安全科學院院士劉煥蘭,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廣東省茶葉學會理事長唐勁馳,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廣東省茶葉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曹藩榮,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馬成英為江門市開平大沙茶產業發展與規劃顧問。


院士專家團隊將為大沙茶產業提供品種選育、工藝創新及品牌戰略支持,持續助力大沙茶產業升級。同時,廣東省茶葉學會科技服務站正式落戶大沙鎮,標志著大沙茶產學研深度融合進入新階段。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聯合國-國際生態生命安全科學院院士劉煥蘭表示,“我第一次來到開平市大沙鎮,這里生態環境優美,很適合茶產業發展。隨著國家‘健康中國’戰略的推進和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大健康產業特別是茶產業發展前景廣闊,要因地制宜發展茶產業,打造品牌效應,推動‘茶產業+’模式,與康養文旅產業、美食文化等結合發展。”

近年來,大沙鎮致力于將茶產業作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和“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支柱產業來重點打造,推動茶生態、茶旅游、茶文化深度融合,以一片葉子帶富一方百姓,走出了一條“以茶為本、茶水共生、茶旅融合”的綠色高質量之路。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廣東省茶葉學會理事長唐勁馳認為,“大沙鎮有優質天然稟賦,茶產業發展首先要確定品種布局,關鍵在加工環節,要通過加工工藝展現茶的滋味和香氣。政府、行業協會、茶企要三方聯動,鞏固加工技術和產品層級穩定,推進產品標準化建立,用數據、品質和產品說話,擦亮‘大沙茶’品牌。”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最大的生態、有機茶生產基地,大沙鎮依托“高海拔、低緯度、多云霧”的生態優勢,全域推進生態茶園建設。目前,全鎮茶葉種植面積超3.5萬畝,年產干茶1812噸,培育出“大沙里”“天露仙源”“崗坪茶”“嶺露紅”“尚源”等多個中高端茶葉品牌,綜合產值超3.95億元。今年4月,開平大沙茶成功入選廣東省重點培育的十億元級現代茶葉產業集群。


嘉賓在“無我茶會”、茶企展銷和優品展銷展位進行參觀、品茶。
活動中,“僑都茶香”評茶比賽暨江門市茶葉協會第二屆茶葉評鑒活動結果揭曉。開平市大沙里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江門市天露仙源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分別獲得紅茶類、綠茶類、白茶類、創新茶類特別金獎及金獎,展現了大沙茶在市場競爭中的強勁實力。同時,活動為7家表現卓越的“大沙優品戰略合作伙伴”授予牌匾,表彰他們在推動產品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市場拓展等方面的貢獻。“今年我們與科技特派員簽約,引進優質茶樹品種,加強加工技術,堅持品質至上,借助‘大沙優品’品牌,推動大沙茶走出開平、江門,乃至粵港澳大灣區。”開平市大沙美優供銷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韜說道。



在江門市開平大沙茶融灣入灣品牌宣傳推廣活動簽約儀式上,開平市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管理委員會、開平市大沙鎮茶葉協會與廣東茶葉進出口有限公司、天馳集團(香港)股份有限公司、澳門茶藝專業人員協會、深圳市牧川茶文化研究院、廣州益武國際展覽有限公司、江門市供銷集團有限公司、開平市大沙美優供銷有限公司成功簽約。隨著院士顧問團的加持、科技服務站的落地和灣區市場的全面開拓,開平大沙茶正朝著十億元級產業集群目標加速邁進,開啟從原產地“土特產”變身大灣區“金名片”的全新征程。深圳牧川茶文化研究院院長陳鋅建議,“開平市要在新媒體領域開先河,讓每個人成為茶產業代言人;借助僑鄉的特點,挖掘茶與歷史故事的相關性,將這些元素搬上熒幕、搬上舞臺,讓更多人了解開平茶文化;借助粵港澳大灣區后花園優勢,連接深圳、香港、澳門、廣州、東莞等城市,凸顯大沙茶的環境和故事優勢,打響‘大沙茶’品牌。還可以結合非遺、鄉村振興等元素大力推廣,提升品牌影響力。”


這場跨越千年的茶香之約,正在僑鄉沃土上書寫鄉村振興的新篇章。未來,大沙鎮將繼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依托科技賦能、品牌建設和文旅融合,全力推動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讓“僑都茶香小鎮”享譽大灣區,讓大沙茶香飄進粵港澳大灣區的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