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附件:
鎮域
是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的交匯地
是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載體
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
承上啟下的作用

馮峻峰 攝
繼在全省首創市域內縣域間結對合作后,2024年,江門提出大力推動中部八鎮(新會大澤與司前、臺山大江與水步、開平水口與月山、鶴山共和與址山)加強整體空間規劃聯動,積極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現交通互聯、產業互融、設施互用,打造城鎮區域一體化發展新模式。

△八鎮地理位置。區瑞香 制圖
八鎮聯動發展,是江門加力提速推進“百千萬工程”的創新之舉。一年多來,我市把八鎮作為全省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改革試點的重要區域,探索區域協調發展新路徑。如今,八鎮聯動進展明顯,去年經濟總量增長4.4%、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6%,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正成為撬動江門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支點。
八鎮已有半數達到全國千強鎮水平
從地圖上看,八鎮位于江門市域的地理中心,是江門大型產業集聚區北組團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粵港澳大灣區唯一一個省重點支持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江門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核心區基本重疊。
同時,八鎮均是江門工業重鎮,超八成稅收集中在制造業,37.7%的制造業戶數貢獻了79.1%的銷售收入、83%的國內稅收收入。數據顯示,八鎮面積加起來為748.54平方公里,占全市的7.8%,2023年規上工業總產值超1000億元。八鎮以全市約8%的土地和人口,創造了近20%的工業成果。

臺山工業新城。 臺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2024年,江門結合產業有序轉移工作,推動八鎮聯動發展。一方面,市級層面成立工作專班,對重大事項實行市級主導、屬地配合管理機制。另一方面,對八鎮空間、交通、產業、公共服務等進行全方位一體規劃;制定八鎮產業布局圖,明確各鎮發展的主導優勢產業,明晰聯動發展的重點產業鏈,引導縣、鎮做好分工合作。
當前,八鎮正重點發展新能源電池、硅能源、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術等主導產業,同時優化提升金屬制品、紡織服裝等傳統優勢產業,已先后落戶中創新航、隆基綠能、新達新金屬等規劃產值超百億元重大項目,產業帶動能力不斷增強。

新會智造產業園鳳山湖園區。
例如,司前鎮全力推進新會智造產業園鳳山湖園區、前鋒工業園擴區建設,依托中創新航等鏈主企業帶動效應,聯合大江、址山等鎮大力引進新能源、硅能源產品零部件項目,推動五金不銹鋼與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鏈跨鏈融合發展;址山鎮牢牢把握省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八鎮聯動發展機遇,全力推進廣東(江門)硅能源產業基地建設,累計招引隆基綠能光伏組件項目、信義玻璃項目等12個超億元項目落地省硅能源產業基地,推動產業鏈從“單點布局”向“集群發展”跨越。
中國中小城市發展指數研究課題組和國信中小城市指數研究院發布的《2024年全國千強鎮發展報告》中,江門9個鎮入選,其中新增入選的司前鎮和址山鎮均來自八鎮聯動發展區域。從總量上看,八鎮已有半數達到全國千強鎮水平,聯動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
打破各自為戰困局
隨著八鎮聯動發展的深入實施,打破了以往八鎮在各領域各自為戰的困局,資源要素在更大范圍內實現優化配置,不僅讓產業布局更趨合理,也推動了多個領域加速融合,形成了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良好態勢。
這一點在產業融合上尤為突出。過去一段時間,“鎮域孤島”難題是制約八鎮產業融合發展的一大因素,以金屬制品產業為例,上游原材料主要在大江鎮、水步鎮,中游表面處理及熱處理加工主要集中在月山鎮,下游水暖衛浴、金屬餐廚具則主要分布在水口、址山等鎮。我市五金和不銹鋼產業總體基礎雄厚,但傳統模式下企業間信息割裂制約了產業鏈就近協作與資源高效配置。

水口鎮全力推進開平市國際衛浴創新基地主平臺建設。郭永樂攝
實施八鎮聯動以來,我市結合八鎮產業轉型升級需求,以數字化轉型推動工業企業協同發展為抓手,創新“縱向貫通+橫向聯動”雙軌轉型模式,縱向實現“鏈式轉型”,加速上下游產業融合;橫向牽引帶動集群同類企業抱團轉型,節約成本。目前,來自八鎮的數字化改造項目在我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項目中占比超40%,在市工業互聯網專項資金扶持產業集群中占比近30%。
不僅對“內”發展取得新突破,八鎮對“外”招商同樣也有了更多新氣象。去年,深中通道開通后,第八屆深圳國際智能裝備產業博覽會暨第十一屆深圳國際電子裝備產業博覽會期間,八鎮派出招商尖兵聯動招商,不僅實現了資源共享與互補,提升了區域綜合競爭力,更推動了八鎮學習深圳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
數據顯示,實施八鎮聯動以來,共引進投資超億元項目180多個、計劃投資超720億元,為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后備力量,也為八鎮推動產業強鏈補鏈延鏈打下了扎實基礎。

鶴山工業城。共和鎮供圖
一年多來,八鎮聯動也推動了農文旅融合發展。今年5月,在司前鎮舉行的“5·19中國旅游日”新會區主會場活動暨“金禧杯”司前夜魚美食狂歡季上,舉行了八鎮聯動推進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共建合作儀式,八鎮聚焦“資源互動、客源互送、品牌互建”,共同勾勒出一幅“百千萬工程”農文旅融合發展的共富畫卷。
具體來看,八鎮整合大江伍炳亮黃花梨藝術博物館、水步草坪里、月山三點三小吃街、水口紅線女故居、司前鑊耳屋等優質農文旅資源,做好大澤臍橙、共和粉葛、址山儲良龍眼等“農特產”文章,共同推進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打造旅游新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