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附件:
近日,廣東省科協、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科技廳、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廣東省科學院、廣東省國防科工辦公布了2024年廣東省“最美科技工作者”遴選結果,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開平中微子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李小男等10人入選。
2024年廣東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朱伏生廣東省新一代通信與網絡創新研究院院長、正高級工程師
農興中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孫劍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院長、教授、主任醫師
李小男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開平中微子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陳瑞愛肇慶大華農生物藥品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教授
林浩添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主任、教授、主任醫師
侯興亮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農業與生物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二級研究員
高平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功能樞紐先進材料學域主任、教授
賴毓霄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院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廉玉波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李小男事跡
1994年,李小男在高能物理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并先后在高能物理研究所、美國伊利諾斯理工學院、美國費米國家實驗室工作或訪問,2005年回國工作后一直在高能物理研究所從事中微子實驗物理、數據獲取及控制等方面的研究,現為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自參加工作以來,他始終心懷國家,以振興國家科技水平,改變國家科技落后的狀態為己任,刻苦鉆研,樂于奉獻,為我國的粒子物理和高能物理研究作出了積極貢獻。

李小男先后榮獲2013年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獎,2017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和全國創新爭先獎。其中,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發現的中微子振蕩新模式還入選美國《科學》雜志2012年度十大科學突破。
國內關于中微子的研究是從大亞灣中微子實驗開始,到現今的江門中微子實驗,李小男博士都有參與,而且承擔的工作越來越重要。2012年,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取得預期的物理成果后,高能所又提出了建造中國第二個中微子實驗站——江門中微子實驗站的想法,江門中微子實驗站的規模更大且深埋地下700米,李小男被任命為江門中微子實驗配套基建工程負責人和指揮部副經理,對他來說是對他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工作的認可,同時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意味著沉甸甸的責任。但是他并沒有退縮,而是帶領團隊扎根在實驗站,從2013年至今全過程參與實驗站的設計、建造及安裝工作,并負責實驗站通用系統的安裝、運行和維護。在別人看來這更應該是包工頭而不是物理學家的工作,但他并沒有任何抵觸,反而還經常自嘲自己就是包工頭。廣東地區豐富的地下水使得深埋地下700米的實驗室開挖變得尤為困難,尤其是在實驗大廳成拱之前,他更是頂著巨大的壓力,因為一旦無法按設計完成頂拱開挖,不光意味著基建的方案變更,甚至探測器的安裝方案也需要調整,在他以及建設團隊不遺余力的投入下,實驗站的建設最終順利完成。

他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有的是踏實肯干的心態和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他一直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吃苦耐勞的精神。自2011年負責大亞灣實驗運行開始,到后來的江門中微子實驗站建設,他常年駐扎在廣東,十幾年如一日,由于基建施工三班倒的特殊性質,他的工作時間沒有規律性,經常半夜還要下到地下700米參與驗收。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你們也要多盯一盯”,意思是要經常到工作的第一線,因為大科學工程的基建不同于普通的基建,從物理學家提出需求,到設計再到施工,中間會經過很多流程和環節,任何一步出現偏差都可能導致最后的結果不能滿足物理上的需求。

在負責基建的這些年,李小男保持著與設計和施工時刻溝通的良好習慣,術業有專攻,雖然學的專業是粒子物理方面,但為了江門中微子實驗站的建設,在這前后的近7年時間里,又學習了地質、水文、測控、消防等多個專業領域的知識,甚至在某些施工的時候,李小男能夠準確的發現其中一些與設計不符的地方。

李小男還熱心科普事業,來到實驗站參觀的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不論什么專業或教育背景,他都能夠耐心用通俗易懂的科普語言介紹,同時,李小男還積極配合地方開展科普展館的建設工作,作為廣東省人大代表的他積極為科普館建設獻計獻策,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微子,了解中國的大科學工程。
展望未來,李小男表示,他會始終牢記自己的初心使命,踐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承擔起中科院和各級政府交代的重任,并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結合江門和開平本地的實際,為江門中微子實驗站可能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獻計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