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附件:
公眾號.png)
首頁 > 開平市政府網(wǎng) > 新聞動態(tài) > 工作動態(tài)
相關附件:
開欄語:三尺講臺,一生耕耘;點滴心血,潤育桃李。在我國第41個教師節(jié)到來之際,開平市融媒體中心聯(lián)合開平市教育局特別推出《師者風范》專欄,聚焦一線教育工作者,講述他們以智慧點亮夢想、以堅守傳遞溫暖的動人故事。讓我們共同走近這些平凡而偉大的身影,感受師者的力量與溫度。
廣東省特級教師周玉貞:
多一把“尺子”量才
三十載光陰詮釋教育溫度
在教師節(jié)來臨之際,開僑中學的周玉貞老師收到了許多學生的祝福。今年,是周玉貞成為一名人民教師的第30年。從青春年華到鬢角染霜,她用30年的教育實踐,詮釋著“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的深刻內(nèi)涵,更以“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學生”的教育理念,為一批又一批學生照亮成長與成才的道路。

1995年,大學畢業(yè)的周玉貞成了一名高中化學教師。談及選擇教師職業(yè)的初衷,周玉貞的回答樸實而溫暖。她說自己沒有宏大的教育理想,只是想延續(xù)曾經(jīng)照亮自己的那束光——在學生迷茫退縮時,用一點耐心、一點鼓勵,幫他們把“我不行”變成“我試試”。這份“參與他人成長”的初心,讓她在三尺講臺上堅守了30年。
周玉貞表示,做老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她認為,這是作為一名教師最具成就感和最值得的時刻。

在周玉貞30年的教學生涯里,感動與難忘常伴左右:往屆學生在回顧高中生活時寫下的那句“與班主任處成了好朋友”、班上的化學科代表如愿考上心儀高校、在自己的影響下學生堅定選擇了師范專業(yè)……學生的成長與蛻變,成為了周玉貞胸前最耀眼的“勛章”。
周玉貞強調(diào),每個學生個性與才能各不相同,不能僅憑成績這一把尺子衡量學生的好壞。她一直秉持“人人有才,人無全才,揚長避短,皆可成才”的教學理念。多年來,她始終重點關注那些相對默默無聞、不敢表達自己的學生,引導他們發(fā)揮自身優(yōu)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在周玉貞看來,“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學生”這句話的本質(zhì)不是刻意尋找學生的優(yōu)點,而是放下預設、用心觀察,用心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她從不將學生放在同一條賽道競爭,而是為他們搭建專屬舞臺:讓書法好的學生出黑板報、寫對聯(lián),讓有愛心的學生當“愛心大使”,讓執(zhí)行力強的學生做“小助手”。最終,越來越多學生在擅長領域收獲自信,進而成長為知道自己優(yōu)勢、相信自己有價值的人。
擔任科組長和備課長多年,周玉貞在帶領團隊和培養(yǎng)青年教師方面也有著獨特的心得。她認為,科組是成長共同體,帶領團隊的核心是“聚心”,培養(yǎng)青年教師的關鍵是“搭梯”,提升科組教學水平的本質(zhì)是“共生”。因此,她堅持每年上1-2節(jié)公開課,用自己的行動帶動團隊教師的教學熱情,初到開僑時老校長對所有新教師的勉勵——“三年站穩(wěn)講臺,十年成為名師”,也成了周玉貞對科組年輕教師的鼓勵與要求。

周玉貞的同事鄧春梅談到,周玉貞始終踐行“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堅持把課堂還給學生。“她認為教學不應是教師的單向灌輸,而應引導學生主動建構(gòu)知識體系。”鄧春梅表示,周玉貞的理念深刻影響了自己的教學觀,讓她認識到教師的核心作用不在于自己講得多精彩,而在于如何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課堂真正活躍起來。
憑借扎實的專業(yè)素養(yǎng)與創(chuàng)新精神,周玉貞在學科教學、教育科研、競賽輔導等領域成果顯著。在教育生涯步入第三十個年頭時,周玉貞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廣東省特級教師”稱號,她也是開平市2025年新增的唯一一名省特級教師。
三十載春秋,周玉貞用自己的教育實踐詮釋著教師這個職業(yè)的深度與溫度,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一批又一批學子前行的路。將于明年退休的她,站在講臺上依然目光炯炯。她表示,自己將繼續(xù)以熱忱如初的態(tài)度,用心上好每一堂課、教好每一位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