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附件:
10月9日、10日晚,“浮標”香港國際詩歌之夜2025開平站活動在赤坎華僑古鎮大同戲院成功舉辦。10日晚,詩人梁曉明、王小龍、楊鍵、張逸旻等相繼登臺,與觀眾分享他們對“浮標”這一主題的深刻理解,詩歌節創始人、著名詩人北島的親臨現場并朗誦詩作,更是成為當晚令人矚目的亮點。

當天晚上的大同戲院詩音回蕩,詩歌之夜“浮標”成為不同文化背景詩人對話的平臺,梁曉明的詩性探索、王小龍的口語化詩歌、楊鍵對鄉土情感的深刻表達以及張逸旻從女性視角的獨特書寫,共同呈現了當代中文詩歌的多元面貌,使這座歷史建筑在詩歌與音樂的交織中煥發新的生機。詩歌節創始人、朦朧派詩人北島也朗誦了他的早期作品《走吧——給L》,贏得臺下陣陣掌聲。
詩歌節還邀請音樂人喜辰晨和視覺藝術家bing進行跨界合作,將電子音樂與視覺藝術融入詩歌現場,使“浮標”主題具象化為多維藝術體驗。

香港國際詩歌之夜自2009年由詩人北島創辦以來,已發展成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國際詩歌節之一。今年詩歌節以“浮標”為主題,邀請來自全球的詩人、音樂家和藝術家,共同打造多層次、多語種的詩歌盛宴。
本次活動是香港國際詩歌之夜首次走進僑鄉開平。在系列活動中,中外詩人先后參觀了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等地,為詩歌創作與交流注入本土文化語境。開平作為著名的華僑之鄉和世界文化遺產地,為詩歌節提供了獨特的文化背景。
中國民間先鋒詩刊《北回歸線》創辦者、詩人梁曉明表示:“我來自江南,那里的建筑風格是小橋流水、青瓦白墻。第一次來到開平,看到這里的騎樓,感覺十分新奇,仿佛闖入了一片全新的天地。過去我只能在圖片上看到這樣的景象,而如今身臨其境,更是讓我心生喜愛。我很希望能有機會把這里徹底走一遍。這次因詩歌與開平結緣,短短兩天的行程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這里干凈整潔,無論什么時候都保持著干干凈凈的狀態,給人一種特別舒適的感覺。而這種干凈與整潔,正是承載詩歌這種美好事物所需要的特質。”

活動總顧問唐小兵認為,香港國際詩歌之夜來到開平是一次成功的體驗,尤其是活動的場地、設計以及氛圍都令他印象深刻。“希望未來還有機會再次來到這里,把活動辦得更加盛大、影響力更加深遠。這次我們邀請了幾位來自國外的詩人,他們代表了不同的地方文化。我相信他們會把在開平的經歷和體驗傳播到其他地方。因此,如果‘香港國際詩歌之夜’活動能在開平持續舉辦,并探索更多新穎的形式,它的前景將非常值得期待。”唐小兵說道。
本次詩歌之夜不僅是一場文學活動,更是一次文化交融的實踐。正如唐小兵所期待的,期待更多國際詩人能夠將在開平的經歷帶到世界各地,讓更多人發現并了解僑鄉背后的故事;也期待這場以詩歌為媒介的跨文化對話能夠在開平持續發酵,讓詩歌的種子在僑鄉沃土中滋養、生根,讓這座承載百年僑鄉記憶的城市譜寫出更璀璨的文明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