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附件:
近年來,塘口鎮立足資源稟賦,深化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深挖僑鄉歷史文化,提升鄉村軟硬實力,加速發展文旅經濟,打造“可造血、可復制、可持續”的鄉村振興“塘口模式”。

立足資源稟賦,
奏響文化賦能樂章
塘口鎮擁有豐富的僑鄉文化資源和碉樓文化資源,坐擁廣東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江門市唯一的5A級旅游景區,旅游資源得天獨厚。
挖掘特色文化,打造特色文旅小鎮
塘口鎮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續擦亮世界文化遺產和5A景區碉樓文化旅游區金字招牌,加大對碉樓、居廬、騎樓等文物建筑的保護力度,做好碉樓建筑群的保護修繕和活化利用工作。

國家級旅游景區立園
推廣倉東文化遺產保育基地經驗,創新解碼“鄉村+節慶”“鄉村+非遺”“鄉村+文創”“鄉村+演藝”等鄉村文旅發展模式。截至目前,倉東遺產教育基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遺產中心評選為全球世界遺產教育創新十個優秀推薦案例之一。

倉東遺產教育基地
創建“七夕等墟”活動品牌,全力打造省級鄉村旅游集聚區。2019 年至 2022 年連續三年舉辦“七夕等墟”活動,累計參與人數超 8 萬人次。

七夕等墟活動現場
建設青創小鎮,厚植人才發展沃土
塘口鎮充分發揮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等僑創平臺作用,堅持以“僑”為橋,集聚港澳臺和海外人才,吸引港澳青年、華僑華人新生代回鄉創新創業著力打造華僑華人和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大力建設江門(塘口)江澳青年文創小鎮。

江門開平市文旅創業孵化基地
加大投入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快統籌塘口墟及周邊鄉村的房屋、土地等資源,提升主要道路交通環境建設,完善旅游廁所、文化廣場等基礎設施,持續將塘口打造成集華僑文化、碉樓文化、創意文化相融合的青年文創基地。

塘口墟改造后風貌

祖宅旅游廁所
目前已引進了倉東計劃、塘口空間、無名營造社、鄉居樂文旅等9個優秀團隊,先后策劃了在地創生論壇、倉東遺產月等人才交流活動。謝沃根、李繼津獲評全國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并成立能人工作室,發揮優秀人才的示范帶動作用。
卓益鄉村振興研究中心
用好紅色資源,推動文旅深度融合
深入挖掘革命歷史文化資源,串聯獨具僑鄉特色的謝創故居、謝永寬故居、謝啟榮故居、謝啟榮烈士紀念碑、以敬小學等紅色革命遺址和陣地,建設紅色鄉村稻田棧道,整合以敬村紅色文化資源,努力打造成為全省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黨建紅色村。

謝創故居

謝永寬故居
策劃“紅色文化+碉樓文化”紅色游線,創新紅色研學體驗模式,引入國夢文化傳播公司運營謝永寬故居,實現紅色文化和業態產業融合模式,促進文旅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謝創故居啟動至今累計接待了913個團37841人次,謝永寬故居累計接待了106個團3890人次。
壯大文旅產業,
激活鄉村發展動能
周末或假期,一家大小驅車近郊親子游、三五知己在綠水青山間的露營、體驗特色民宿等休閑旅游模式,塘口鎮已成為“微旅游”的首要選擇。
狠抓文旅產業振興
全力打造廣東省鄉村旅游集聚區,培育民宿、酒店、餐飲、研學、文創等產業集聚發展。江門鄉村振興培訓中心一期現已完成建設并對外運營,二期現已加快辦理用地手續,并謀劃在榮桂坊、十石村等古村落開發文旅項目。

碉民部落

塘口家宴

倉東研學活動

小糖文創產品
奇石館、鄉遇民宿、先鋒天下糧倉書店、糧語?環境戲劇空間將于近期完工并進入試運營階段。以“走出去+引進來”為招商工作主線,建立客商信息庫,拜訪重點企業,深化與粵港澳大灣區客商的溝通交流,聚焦塘口鎮文化旅游產業補鏈、聚鏈、延鏈,加快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狠抓“塘口優品”品牌建設
整合全鎮景點、景區、特色餐飲、文創資源,豐富產品名錄,推出線上線下銷售平臺,推廣村(社區)產地直供合作模式,全線搭建“塘口優品”銷售網絡布局。

“塘口優品”品牌產品
依托開平碉樓與村落積極構建世界文化遺產歷史文化游徑(塘口世遺廊道),加快構建連通美麗鄉村及綠道、碧道的生態旅游線,定制獨具僑鄉特色的塘口精品旅游路線,完成唐心酒店、塘口空間、五十三度、此間、泉嶺等12家民宿(酒店)項目建設,努力打造成為鄉村民宿產業集群鎮,將域內的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振興鄉村產業,帶領群眾共同發展致富。

“塘口優品”民宿建設項目
深化鄉村振興,
繪就和美鄉村畫卷
近年來,塘口鎮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高標準打造“邑美僑鄉·世遺風韻”鄉村振興示范帶,不斷推進文旅產業融入鄉村振興建設,打造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現在,塘口鎮人居環境極大改善,基礎公共設施不斷完善,鄉村風貌越來越美。

高標準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打造“邑美僑鄉 世遺風韻”鄉村振興示范帶(塘口段),統籌整合各類資金投入建設示范帶基礎設施,重點提升赤馬線沿線人居環境,有效改善了示范帶沿途整體風貌。現已完成 8 個村委會的 25.6 千米巷道硬底化、29 個村場改造提升項目,并新建了 582 個四小園。

赤馬線(立園段)風貌改善

神步村風貌改善
高效能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
重點打造先鋒天下糧倉書店、倉前村風貌提升、塘口碧道、以敬紅色教育基地、北義現代農業示范基地五個精品項目。推進歷史文化游徑建設,打造塘口世遺廊道示范段,完成了世遺廊道建設工程裡村段、舊墟污水處理廠等 10 個項目,推進墾造水田、農村水系綜合整治等 24 個項目加快建設。

塘口碧道

北義村水田墾造
高質量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開展河流治理,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建成標準無害化公廁 65 間、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站點96 個、農村污水處理設施 108 座。重點建設“四好農村路”,完成轄區村內 9.55 公里的道路硬底化、“邑美僑路”塘口示范段 3.6公里路面病害治理及瀝青鋪設工程、交四線路面大修標準化工程(二期)及“交鍋線”路段亮燈工程。完成強亞村水龍段 1.09公里道路拓寬工程和塘口鎮交四線(原塘口貴龍中學至四九墟路段)道路修復工程。

“四好農村路”交鍋線道路建設

“四好農村路”交四線道路建設
接下來,塘口鎮將繼續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努力打造廣東省“百千萬工程”特色鎮,持續深化鄉村振興,結合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扎實推動特色歷史文化和鄉村旅游深度融合,推動塘口鎮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為我市創建廣東省“百千萬工程”示范縣貢獻塘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