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附件:
12月11日,開平市三埠街道仁親村衛生站里,醫生孟凡朝輕點鼠標,江門市中心醫院的遠程畫面即刻呈現在屏幕上。患者蔡女士坐在一旁,她因近期耳鳴困擾,夜不能寐,心煩意亂地前來求醫。

江門市中心醫院的遠程會議室里4名專家正在會診
此時,江門市中心醫院的遠程會議室里,4名專家目不轉睛地盯著高清視頻畫面。畫面這頭是專家們專注的神情,那頭則是仁親村衛生站里略顯緊張的蔡女士。
“耳鳴的情況多久了?”“靠近攝像頭一點,伸出舌頭我看看”專家們的問題透過屏幕傳來。在孟凡朝的協助下,遠程問診有序進行,專家們根據蔡女士的癥狀、舌脈等給出了康復治療方案。

開平市三埠街道仁親村衛生站內患者正在接受遠程問診
這看似平常的問診背后,卻有著深遠的意義。從仁親村到江門市中心醫院,相距73公里,以往自駕單程超1小時的就醫路如今被大大縮短——仁親村的村民在“家門口”就可以看上“城里”的專家號,這件事還要從一年多前說起。
2023年7月,為用實際行動助力江門“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江門市中心醫院選派優秀干部謝志納到仁親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在駐村幫扶工作中,謝志納積極爭取派駐單位江門市中心醫院的大力支持重點支持村衛生服務站建設,建立完善醫院與衛生服務站幫扶工作機制。不僅如此,謝志納還為村子成功招引一名出身于中醫世家、精通針灸推拿之術的醫生——孟凡朝也是這時候來到了仁親村。

今年11月,江門市中心醫院首個“互聯網+遠程醫療示范站點”在仁親村正式揭幕啟用
“今年4月,醫院向村委捐贈電腦、打印機、分診顯示屏等電子設備一批,不斷完善提升醫療站診療服務環境。”謝志納說道。今年11月,江門市中心醫院首個“互聯網+遠程醫療示范站點”在仁親村正式揭幕啟用。
站點的啟用,構建起了一座無形的橋梁。醫院與衛生站通過互聯網信息化技術,實現專家遠程會診、病例討論、教學培訓等多種醫療服務場景。這種“云端”的互動方式打破了地理障礙,讓醫療知識和技術跨越空間界限,直達最需要的地方。就像蔡女士這樣的患者,在村衛生站就能得到市級專家的醫療服務。
“遠程會診與傳統中醫望聞問切雖有不同,但衛生服務站現場醫生能提供如脈搏等補充信息。”參與會診的江門市中心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張雙勝表示,這種方式先確定大致治療方向,再深入交流困惑疑問,對精準治療影響不大。
“一些病情復雜、癥狀反復的病人,上級醫院的專家遠程看一下,可以對接下來的治療給出細致指導。”孟凡朝說,遠程醫療還有助于基層醫生向上級醫院專家學習取經,起到傳幫帶作用。

“云診室”模式正在仁親村試點扎根
“現在村民就醫體驗得到極大改善,村內疑難雜癥患者可在線掛號免排隊,還有全科醫生陪診,診斷治療更高效。”謝志納介紹,目前這個診療系統主要服務于一些困難群眾。比如行動不便的老人,或者是當地診所的醫生解決不了疾病的患者。只要群眾有需求,江門市中心醫院就會積極響應,安排相應的專家進行診治,把三甲醫院的診療服務延伸到鄉村診所。
據悉,站點啟用到現在剛“滿月”,期間已有4名村民通過“遠程醫療服務示范站點”遠程會診并有效治療。江門市中心醫院黨委書記黃炎明表示,將會充分利用結對幫扶契機,為推動“前所(站)后院”發展新模式,助力仁親村打造家門口全鏈式“醫共體+醫養”新模式貢獻力量。
“云診室”模式正在仁親村試點扎根,黃炎明希望,能夠不斷提升站點服務質量,獲得更多支持,將這種模式向其他鄉村或養老院、福利院等地方延伸,讓更多的群眾受益于這種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
剛送走蔡女士,孟凡朝回屋坐下還沒喝兩口茶,外面又傳來了熟悉的聲音。“孟醫生在嗎?忙不忙啊。上次會診后,專家給我開的藥很管用啊,我的皮膚病都好差不多了。能不能再請專家幫我看看?”吳先生停下車,快步向著衛生站走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