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附件:
清晨六點,赤水鎮的山塘邊已泛起層層漣漪。上萬只羽毛油亮的麻鴨撲棱著翅膀躍入水中,此起彼伏的鴨叫聲與遠處的鳥鳴交織。這場每日上演的“晨曲”,正是赤水鎮麻鴨產業興旺的生動注腳。
近年來,赤水鎮憑借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以一只麻鴨為起點,構建起集種鴨繁育、生態養殖、飼料供應、肉禽屠宰、蛋品加工、冷鏈物流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走出了一條“生態賦能、產業筑基、品牌引領、富民強鎮”的鄉村振興之路,不起眼的水禽成為撬動5億元年產值的“致富鴨”。
赤水鎮依托麻鴨養殖傳統優勢,錨定“精深加工”做文章 生態賦能 麻鴨產業扎根鄉土 “這里的水清得能瞧見水底的鵝卵石。我們在赤水鎮養麻鴨,靠的就是好山好水。”站在自家鴨棚前,開平市老丁家禽飼養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丁韓峰笑著說。 在赤水鎮副鎮長鐘廣松看來,這份“老天爺的饋贈”是發展水禽養殖的核心競爭力。“從地理條件看,赤水鎮河網密布,年降水量超2000毫米,加上沙質土壤滲水快、透氣性強,能減少鴨群病害,是麻鴨的天然生長寶地。”他指著鎮域地圖解釋道,赤水鎮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山塘水庫,為麻鴨提供了天然棲息地。 在開平市老丁家禽飼養場,記者看到了上萬只羽毛油亮的麻鴨,有的成群結隊在岸邊踱步,有的扎堆在山塘里暢游嬉戲。“這里的麻鴨吃的是天然草料,喝的是山泉水,肉質緊實、風味獨特,供不應求。”丁韓峰指著水中嬉戲的麻鴨介紹道。 “20世紀80年代起,周邊鄉鎮就有人專門來買鴨子,說燉湯不腥、炒菜噴香。”開平市麻鴨產業協會會長、赤水鎮鹵至深禽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樊勁松回憶道,不過,當時散戶養殖不成規模,鴨子也賣不出好價錢。 “赤水麻鴨”是開平市傳統特色優勢農產品。作為廣東省麻鴨養殖核心產區,赤水鎮的麻鴨產業已有數十年發展歷史。過去,農戶多以家庭散養為主,規模小、效益低。赤水鎮政府將麻鴨養殖列為“一鎮一業”重點工程,通過政策扶持、技術培訓、資金補貼等方式,推動產業規模化發展。如今,赤水鎮已形成集種鴨繁育、生態養殖、飼料供應、肉禽屠宰、蛋品加工、冷鏈物流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行業總產值超5億元。其中,蛋鴨年存欄量穩定在200萬羽左右,年產鴨蛋3.5萬噸,產值達3.5億元。 “群眾有基礎,生態有優勢,缺的是把‘小散亂’擰成‘一股繩’的抓手。”鐘廣松說,赤水鎮將通過出臺麻鴨養殖產業發展規劃,從用地審批、資金扶持、技術培訓三方面發力,吸引浙江養殖大戶與本地農戶合作。 赤水鎮以麻鴨為起點,走特色鮮明的鄉村振興路。 聚力破局 變“單打獨斗”為“抱團發展” “過去養殖戶各自為戰,銷路不穩、技術滯后,抗風險能力弱。”樊勁松坦言。為破解這一難題,2025年6月,赤水鎮牽頭成立開平市麻鴨產業協會,整合養殖、加工、銷售等上下游200多家企業及農戶資源,推動產業向標準化、品牌化邁進。 開平市麻鴨產業協會成立后,迅速推動多項合作落地:與開平市供銷社共建冷鏈物流網絡,解決農產品“最先一公里”保鮮難題;引入浙江縉云縣麻鴨養殖專家團隊,推廣生態養殖技術;聯合金融機構提供5億元授信額度,緩解企業融資壓力。此外,該協會還推動“赤水麻鴨”品牌發展,提升產品附加值。 如今,丁韓峰經常給合作社成員講解麻鴨病害防治技術。“以前養鴨技術不高,導致收益不高,加入協會后,技術有人指導,鴨蛋不愁銷路,養殖規模逐漸擴大,收入也漲了。”丁韓峰笑著告訴記者。 “之前比較零散,現在大家集中起來,更方便溝通交流,更便于以后的發展。”樊勁松表示,開平市麻鴨產業協會的成立,有效破解養殖分散、產銷對接不暢等問題,助力充分釋放產業規模與效益潛力。 發展深加工 鋪就富民強鎮路 在江門市軍葉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自動分揀設備精準區分蛋品大小、重量,工人則在清洗、裝箱崗位上有條不紊地忙碌著。近年來,赤水鎮依托麻鴨養殖傳統優勢,錨定“精深加工”做文章,推動多家鴨蛋加工企業引入智能化生產線。 “我們守著制作咸蛋、皮蛋的‘老底子’,要做出‘新文章’。”江門市軍葉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陶利標介紹,企業通過引入智能化生產線,新鮮鴨蛋經自動重量分級、裂紋檢測后,精準分流至咸鴨蛋、皮蛋、咸蛋黃等加工線,30天古法腌制工藝與現代技術“碰撞”,既留住了風味,又提高了生產效率。 “以前靠人工挑蛋,一天最多處理幾千枚,現在一條線就能輕松應對幾萬枚。同時,智能化設備讓原料利用率提升近20%。”廣東回首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施南說。 產業鏈的順暢運轉,離不開“公司+農戶”的緊密聯結。農戶不用愁銷路,企業也能穩定獲得生產原料。 據了解,廣東回首食品有限公司將服務延伸至養殖端,派技術員手把手教農戶控水質、調飼料,帶動村民利用魚塘、閑地發展麻鴨養殖。如今,赤水鎮已有不少農戶靠著養鴨、供蛋增收,“以前賣鴨蛋要看收購商臉色,現在簽了訂單,一年下來多掙幾千塊不成問題。”赤水鎮養殖戶司徒伯笑著說。 產業興了,就業崗位也跟著多了。在赤水鎮的鴨蛋加工企業里,80%的員工是周邊的村民。“上班時間靈活,農忙時請假也方便,既能照顧家庭,每月還能拿到工資。”江門市軍葉食品有限公司員工李姨說,“家門口”的崗位讓她實現“掙錢顧家兩不誤”。 2022年,赤水禽蛋制品、赤水麻鴨入選“赤水優品”首批名錄,鎮級行政區品牌的加持,讓赤水鎮的鴨蛋制品成了市場上的“香餑餑”。“客戶認這個牌子,我們生產也更注重規范,形成良性循環。”施南說。 養殖鏈提供穩定原料,加工鏈提升產品價值,銷售鏈拓寬市場渠道,“三鏈融合”讓麻鴨產業成了富民強鎮的“金疙瘩”。“一只麻鴨串起千家萬戶,這是綠水青山的饋贈,更是創新發展的答卷。”鐘廣松表示,赤水鎮將繼續推動企業深化精深加工,研發高附加值產品,讓更多農戶共享產業發展紅利。 從麻鴨養殖到蛋品精深加工,赤水鎮正以一只麻鴨為起點,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的鄉村振興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