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附件:
在開平市塘口鎮,一座由舊糧站改造而成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灰色墻壁,木構的屋頂,“無名營造”的巨幅招牌懸掛在右側墻壁,成為小鎮的新地標。

無名營造社。 受訪者 供圖
這座600平方米的舊糧站,曾經半個屋頂已經坍塌,如今煥然一新——前面騎樓里是無名×半分咖啡店,中間是學術交流空間和露天吧,后面是展廳和辦公場所。
這里是無名營造社,一個由海歸博士陳國棟帶領的建筑師團隊,從貴州黔東南來到這個僑鄉小鎮,開始了一段全新的鄉村實踐。

陳國棟。 受訪者 供圖
鄉村建筑師的塘口情緣
塘口鎮是開平市著名的僑鎮,戶籍人口3.1萬人,海外華僑和港澳臺同胞約8.5萬人。此外,塘口鎮也是廣東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的核心區域之一。
2020年,陳國棟第一次來到塘口鎮,就被這片僑鄉熱土深深吸引。他被塘口中西融合、兼容并包的僑鄉建筑文化所感染,認為這里的建筑不同于傳統農耕鄉村,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就得國際風氣之先。兩年后,陳國棟帶領無名營造社團隊正式落戶塘口,選擇了鎮上那間舊糧站作為工作室所在地。“這里之前是一個舊糧站。”無名營造社設計總監馬禹介紹,2020年接手改造這個面積約600平方米的糧站時,中間糧倉的半個屋頂已經坍塌。
改造過程中,團隊投入約120萬元,最大程度保持當地風貌,讓新與舊和諧共處。糧站被改造為一個頗具設計感且多元化的建筑空間。前面騎樓一樓是無名營造社和咖啡師梁艷芬合伙開的“半分咖啡店”,中間部分設計成上下兩層,地下是學術交流空間,地上是可以舉行燒烤聚會活動的露天吧,后面一樓是展廳,擺放了無名營造社歷年來的各種建筑設計模型,二樓是辦公場所。

咖啡店。 受訪者 供圖
目前在這里上班的有馬禹等來自河南、貴州和江蘇等省市的七八名同事,以及一些建筑設計專業的實習生。無名營造社并非鄉村建筑的新手。他們此前已在黔東南深耕5年,積累了豐富的鄉村建設經驗。從大山深處的黔東南到大灣區腹地的塘口,團隊將其視為“傳統的鄉村”與“鄉村的未來”之間的呼應。
在塘口,無名營造社已開展了多個建筑實踐項目,包括塘口工作室、里苑民宿、古樹公園、旅游廁所等。其中,里苑·稻香碉樓民宿成為他們的代表作之一。馬禹來自河南許昌,2022年來到無名營造社塘口工作室。談到最具代表性的項目,馬禹首先想到的是開平立園附近的里苑·稻香碉樓民宿。無名營造社將這個前面祠堂后面碉樓的建筑,成功改造為一家精品民宿。
在陳國棟看來,鄉村的建筑營造不僅是物質空間的建造,更是融入環境、接地氣的社會實踐。每次項目開始前,他都會和村民們聊天,了解當地的文化風俗。“說服的前提是尊重,了解文化才能更好地了解腳下的這片土地”,陳國棟這樣分享他的理念。這種尊重不僅體現在與人的溝通中,也體現在對材料的運用上。
截至目前,無名營造社在塘口鎮開展了大約10個項目。陳國棟介紹說:“這些項目都遵循著同一個理念:尊重當地風土人情,在建造過程中最大程度保持當地風貌。”
融合社區助力小鎮蝶變
塘口墟的變遷堪稱奇跡。這個始建于清光緒初年的墟市,上世紀末開始,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大部分居民或搬到市區,或到外地謀生,塘口墟成為“空心村”,最低谷時僅剩下9戶人家。
近年來,伴隨著鄉村振興和“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它又迸發出蓬勃生機,成為“I人”“E人”扎堆的現代化鄉村社區。不僅如此,江門還以塘口為實踐場,堅持以文化為融合劑,以文化人、成風化俗,涵養新型文明鄉風,感召人才回歸、留駐、創業于鄉村。據統計,目前有2000多人在塘口墟扎根,年接待游客超150萬人次,成功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近三年塘口鎮新增初創企業372個,引進文旅、設計等領域專業人才30多名,帶動超2000人就業,其中不乏博士、碩士等高層次人才。

活動現場,吸引了不少年輕人。 受訪者 供圖
在這個背景下,無名營造社通過“一根網線”承接全球設計業務,帶動200余名村民轉型為民宿管家、研學導師,實現“離土不離鄉”的就業新模式,成為塘口鎮的“新鄉人”。
此外,無名營造社塘口工作室不僅是辦公空間,也是向社區和游客開放的展示與互動空間。這里設有小舞臺和展覽空間,團隊未來將依托這里開展豐富多彩的展覽、論壇等活動,活化片區。“塘口墟的氛圍讓大家感受到松弛且快樂,這里集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設計、藝術團隊,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參加活動,社區共建參與度也越來越高,開啟了全新的生活狀態,這種狀態太理想了。”陳國棟說道。
如今走在塘口墟,隨處可見的是新舊交融的景象:由舊糧倉改造而成的先鋒書店年接待游客150萬人次;舊工廠變成了青年社區空間。

無名營造社的夜景。 受訪者 供圖
這些變化背后,是無數像無名營造社這樣的團隊的努力。陳國棟說:“在塘口,這片土地給予無名無限的想象力和希望。”未來,無名營造社也計劃將塘口工作室與黔東南工作室加強聯動,促進兩地文化交流,讓鄉村美術館成為展示塘口鄉村文化的窗口。這種跨區域的交流合作,為鄉村發展帶來了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