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附件:
9月18日
當防空警報在城市上空響起
每一聲都在提醒我們:
銘記歷史,不忘來路
八十年風雨
洗刷不去南樓七烈士的浴血戰歌
一寸山河一寸血
他們的吶喊
仍在開平的山河間回蕩
矗立在潭江河畔的南樓,由赤坎華僑、僑眷于1913年所建。樓高7層共19.06米,鋼筋混凝土結構,樓體非常堅固,第六層為瞭望臺,設有機槍和探照燈。南樓是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中的一種類型,叫做“更樓”。

赤坎鎮南樓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司徒卡斯介紹道:“1944年6月,日軍占領了開平三埠,促使當地百姓團結起來,共同抵抗日軍的侵略。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赤坎司徒四鄉自衛隊成立了。”這段歷史也在當地后輩間口口相傳,學生肖昕怡分享道:“我聽爺爺講過,司徒煦先生是南樓小分隊的副隊長,還有‘上下股鄉神槍手’之稱呢。”

1945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進入最后階段,日軍在中國戰場上屢戰屢敗,被迫籌劃自中國戰場的撤離。同年5月,日軍在華南的駐軍為迅速自雷州半島轉移至廣州,擬定了經水路撤退的方案。7月,日本侵略者屯兵于開平三埠,意圖打通赤坎水道,以接應自陽江、陽春撤退的殘兵敗將。
1945年7月16日,盤踞在三埠的日軍兵分四路進犯赤坎。為阻止日軍東撤,赤坎司徒四鄉自衛隊副隊長司徒煦帶領司徒旋、司徒遇、司徒昌、司徒耀、司徒濃、司徒丙守護南樓,與日寇進行對抗。

“這7人是赤坎永堅鄉聯同滘堤洲的上股、中股、下股鄉的司徒四鄉自衛隊隊員,他們據守南樓,利用簡陋的武器裝備與敵人展開戰斗?!彼就娇ㄋ拐f道。當了解到烈士司徒丙犧牲時的年紀,學生們深受觸動。學生胡睿洋輕聲說道:“司徒丙18歲我今年10歲,他只比我大8歲?!绷硪晃粚W生胡嫣芮接話,言語間滿是敬佩:“但是他18歲就能保護赤坎的鄉親了?!睂τ趹鸲烦跗诘木謩?,司徒卡斯也補充道:“史料記載,1945年7月16日那天晚上,日軍就已經包圍封鎖了南樓?!?/span>
彼時樓內隊員的困境,已故的南樓歷史研究學者司徒亮曾在過往的采訪中講述:“當時守衛南樓的隊員彈盡糧絕之際,我們村的村民都非常關心,想辦法救援。村民們是如何得知他們缺糧的?原來,他們在樓頂將碗倒扣,大家都看到,彈盡糧絕了??墒谴蠹乙矝]有辦法去救,整座樓都被日本兵包圍,即使知道這種情況也無能為力?!?/span>
1945年7月20日至21日,久攻不下的日軍用大炮轟擊南樓西面、北面,三樓與四樓的鐵窗被炸裂,四樓墻身被炸出一個大洞。戰斗持續到23日,在彈盡糧絕、救援無望的情況下,七名隊員把槍支砸毀,在墻上寫下遺書,誓與南樓共存亡。


七烈士遺書
如今,這份承載著英雄氣節的遺書仍被妥善保存,司徒卡斯在一旁介紹其背后的意義:“他們當時明知自己會犧牲,仍然堅守南樓,與日寇進行對抗,最后決定寫下了這份遺書,以此來表明他們抗日殺敵的決心,以此來警示、激勵后人。”

七壯士聯名把遺書寫成后,思前想后,決意堅持到底,未到最后關頭,決不輕易赴死。1945年7月25日,久攻不下的日軍公然違反國際公約,向南樓施放毒氣彈,連續轟擊南樓。南樓東邊鐵窗被打穿,樓內隊員中毒暈倒,7名隊員均被俘。
七名壯士被俘后,遭受了日軍的嚴刑拷打和非人折磨。敵人殘忍地將壯士們的皮肉一點一點割下,把手指腳趾全部斬斷,把耳朵鼻子也割下,并將牙齒全部鑿光。即便如此,壯士仍堅貞不屈,慷慨激昂地大罵日軍。后來,日軍竟慘無人道地將七壯士肢解,拋尸于潭江河中泄恨,七名堅守南樓的壯士壯烈犧牲,后被民政部評為烈士。
1999年,開平市人民政府籌資在南樓原址周邊建成南樓紀念公園,增設紀念館、七烈士雕像、牌樓等建筑。

關炳輝 攝
學生們站在南樓前,李卓恩感慨道:“當我站在南樓前,望著七烈士的雕像,仿佛回到了當年。”這份感動也化為了奮進的力量,朱銳馨堅定地說:“少年強則國強,我希望以后當一名軍人,繼承南樓七烈士的精神,為保護國家盡到自己的一份力?!便懹?,是對烈士最好的告慰,羅子竣動情表示:“如今的和平離不開英烈的流血,感謝七烈士,不管時代怎么變化,我們都要永遠銘記他們的犧牲和奉獻?!?/span>
南樓七烈士 司徒煦烈士,字達祥,開平赤坎上下股鄉(今樹溪村委會)東華坊人,騰蛟自衛隊副隊長??箲鹎笆锹镁幽涎蟮娜A僑,曾召集愛國華僑組織抗日志愿隊,就義時年僅34歲。烈士忠骸未被尋獲。 司徒昌烈士,開平赤坎中股鄉(今塘聯村委會)塘邊村人,自衛隊情報員。喪偶,有子女二人,就義時38歲。其忠骸禮葬于南樓對岸高咀涼亭之側,與眾烈士同墓。 司徒旋烈士,開平赤坎中股鄉(今塘聯村委會)塘邊村人,自衛隊宣傳員兼書記員。未婚,就義時年僅21歲。其忠骸禮葬于南樓對岸高咀涼亭之側,與眾烈士同墓。 司徒遇烈士,字繼堯,開平赤坎上下股鄉(今南樓村委會)騰蛟村人,自衛隊班長兼機槍手。妻張氏,育子一,女二,就義時年僅30歲。其忠骸禮葬于南樓對岸高咀涼亭之側,與眾烈士同墓。 司徒耀烈士,開平赤坎上下股鄉(今南樓村委會)龍滾沖旋溪里人,任自衛隊機槍手。就義時結婚未滿百日,年僅24歲。其忠骸禮葬于南樓對岸高咀涼亭之側,與眾烈士同墓。 司徒濃烈士,開平赤坎中股鄉(今塘聯村委會)天然里人,未婚,任自衛隊機槍手。與敵抗戰時,他即開槍掃射,百發百中,令敵寇寒心,就義時年僅28歲。其忠骸禮葬于南樓對岸高咀涼亭之側,與眾烈士同墓。 司徒丙烈士,開平赤坎中股鄉(今塘聯村委會)新安里人,未婚,七壯士中年紀最小,性敏捷,猶精技擊,天性純孝,就義時年僅18歲。其忠骸禮葬于南樓對岸高咀涼亭之側,與眾烈士同墓。

勿忘昨天之苦難
無愧今天之擔當
南樓的精神
是我們前行的力量
銘記歷史
便是對英雄最好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