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附件:
開府辦〔2023〕5號
開平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推進
現代漁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各鎮(街道)人民政府(辦事處),市有關單位:
漁業是我市農業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對改善民生福祉、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具有重要意義。為貫徹落實《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現代漁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持續推進我市現代漁業高質量發展,穩步提高優質水產品供給保障水平,加快水域生態文明建設,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結合我市漁業發展實際,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以滿足人民對優質水產品和優美水域生態環境的需求為目標,積極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我市漁業高標準、高水平、高質量發展,全面提高我市現代漁業綜合產能和效益。
二、主要目標
到2025年,全市漁業經濟總產值達到20億元以上,水產品總產量保持在61591噸左右,水產品加工率顯著提升;水域灘涂養殖證發證率達到100%,水產養殖業區域布局全面優化;養殖池塘升級改造完成面積3.3萬畝,養殖池塘升級改造完成率達到50%,重點養殖區域全部實現養殖尾水資源化利用或達標排放;創建省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縣,健康養殖示范面積比例達到65%以上;建設水產品塘頭質檢小站1個,水產品產地質量監測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漁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穩步推進,全市現代漁業綠色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十四五”期間我市水產品產量、養殖池塘升級改造面積任務目標如下: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強漁業資源開發保護,穩定提升水產品產量
1.優化水產養殖業空間布局。參照《廣東省養殖水域灘涂規劃(2021—2030年)》,完善我市養殖水域灘涂規劃,規范水產養殖禁養區、限養區和養殖區的分類管理。加強水產養殖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銜接,將養殖水域灘涂、養殖設施用地等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合理保障水產養殖空間。完善重要養殖水域灘涂保護制度,禁止非法占用,嚴格限制改變用途。加快推進水域灘涂養殖發證登記,做到應發盡發,到2025年水域灘涂養殖證發證率達100%。加強養殖水域灘涂資源確權登記管理,穩定集體所有養殖水域灘涂承包經營,加強水域灘涂養殖土地承包經營權統一登記工作,促進承包經營關系長期穩定。[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落實]
2.加強漁業資源養護。加強對漁業水域、灘涂的保護,防止非法占用和外源性污染,切實保護漁業生態環境。堅持漁業生態觀,加強漁業資源增殖放流的統籌與管理,科學安排放流的數量、品種和水域,提高資源增殖保護效果。計劃2023—2025年放流水生生物1000萬尾以上。加強我市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管護,嚴格執行珠江禁漁制度。[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自然資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落實]
3.推進水產養殖環境改善。以養殖池塘升級改造和尾水治理為重點,開展養殖池塘升級改造綠色發展三年行動。到2024年,全市完成2.4萬畝養殖池塘升級改造任務;到2025年,完成3.3萬畝養殖池塘升級改造任務,實現養殖尾水達標排放或資源化利用。以養殖池塘升級改造和尾水治理為基礎,建設美麗漁場,推動傳統水產養殖場生態化、景觀化、休閑化改造,發展觀光漁業、漁事體驗、休閑垂釣、科普教育、文化健康等產業。加強水產養殖尾水排放在線監測和分類綜合治理,指導水產養殖項目依法開展環境影響評價,推進水產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落實養殖主體環境保護的主體責任和屬地政府的監督管理責任。[市農業農村局、江門市生態環境局開平分局牽頭,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落實]
(二)優化漁業產業結構,推動水產養殖提質增效
4.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模式,提升水產品品質。2022—2025年,每年開展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加強漁業投入品監管,實現精細化、集約化、減量化,嚴格執行養殖常規藥物的休藥期制度。推動稻漁綜合種養、池塘種稻試點示范建設,推廣多營養層次立體養殖、大水面生態漁業、陸基推水集裝箱養殖等生態健康養殖模式。探索數字漁業建設,引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與水產養殖業深度融合,構建智能工廠化養殖體系。推進智慧水產養殖,著重提升育種育苗、起捕采收、尾水處理等環節的機械化、設施化、信息化水平。創建省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縣,全市健康養殖示范面積比例達到65%以上。[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自然資源局、市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落實]
5.促進水產品加工流通,推進漁業產業融合發展。加快發展壯大現代漁業加工企業,鼓勵擴大水產品精深加工規模,推進加工設施設備和技術更新改造,全面提高水產品生產附加值。到2025年,全市水產品加工率顯著提升。加強水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冷鏈物流產業園作用。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及人文資源,與漁業生產、漁產品、漁業民俗文化、加工經營等相結合,拓展漁業功能,推動傳統水產養殖場生態化、休閑化改造。建設休閑漁村、休閑漁區。加快漁業特色村鎮建設,創建具有本地特色的宜居宜業宜游的漁業特色小鎮、美麗漁村,實現水產養殖、加工、流通、休閑服務等產業融合發展。探索水產品網購便利化方式,引導活魚消費向便捷加工品消費轉變。[市科工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局按職責牽頭,市文廣旅體局、市供銷社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落實]
6.加強水產品品牌建設,培育優質水產品牌。加強特色水產品品牌建設和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工作,加大區域性公共品牌建設、宣傳推介和管理保護力度,培育特色水產區域公用品牌和優質水產企業品牌。以農民豐收節、農博會、農產品推介會、“粵菜師傅”工程等為依托,策劃開展水產品品牌推廣、水產預制菜推介等活動。[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科工商務局、市文廣旅體局、市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落實]
(三)加強漁業監督管理,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
7.推進水產種業質量提升。落實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要求,開展全市水產種質資源基本情況普查數據核查和分析,鑒定和分析水產種質資源遺傳性狀,收集水產原種進行鑒定保種。扶持新品種開發選育產學研聯合攻關,推進“育繁推一體化”,鼓勵選育推廣優質、高效、多抗、安全的水產養殖新品種。加強本地優質水產品種的保護、開發和名優新品種的引進。加強水產苗種管理,嚴格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制度,強化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和質量檢驗。[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科工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落實]
8.強化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建立健全水產養殖生產主體名錄數據庫,推動養殖主體誠信檔案建設,進一步落實生產主體的質量安全責任。完善水產品質量監管體系和追溯體系,加強對苗種、飼料與飼料添加劑、漁藥和水產品的動態監測,嚴格執行水產養殖用藥登記和“產地準出、市場準入、質量可追溯”制度,加大抽檢覆蓋率,嚴厲打擊養殖、運輸、暫養、加工等環節違法用藥行為,確保水產品產地質量監測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以省級示范性美麗漁場為主要依托,建設水產品塘頭智檢小站,為水產品就地初加工、冷藏保鮮、快速檢測、質量溯源等提供設施條件。到2025年,建成1個以上水產品塘頭智檢小站。[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落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相關單位、鎮(街)要不斷增強對現代漁業高質量發展重要性認識,將其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強化領導,統籌協調。要把水產品質量抽檢合格率、養殖池塘升級改造尾水治理納入重點工作進行部署推進。對重點工作要及時掌握進度,加大督促檢查力度,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要抓緊細化、實化各階段的目標任務、重點工作和重大項目,落實工作部署,強化工作推進,確保工作實效。
(二)建立健全聯動機制
農業農村、發改、財政、科工商務、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等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密切配合,精簡審批時限,簡化行政審批程序,構建有利于現代漁業發展的營商環境。
(三)加強政策扶持
進一步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財政資金重點支持養殖池塘升級改造尾水治理、水產品精深加工等項目建設。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拓寬投融資渠道,合理引導民間資本、工商資本等社會投資參與到現代漁業綠色發展的建設中來。積極探索養殖尾水集中治理、漁業資源和水域環境保護的社會化投入共享機制,進一步理順投資與收益的關系,激發廣大漁民和其他投資主體對漁業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落實惠漁補助政策和海水養殖、內陸養殖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水產動物、水產植物初加工等漁業服務項目。
(四)加強考核激勵
將漁業轉型升級納入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將水產品供給保障納入“菜籃子”鎮長負責制考核,壓實鎮級屬地責任。
開平市人民政府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