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附件:
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
認識和把握廣東省先進制造業發展新格局
《廣東省先進制造業發展“十三五”規劃》解讀說明
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印發實施《廣東省先進制造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下簡稱《規劃》)是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以及《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的又一重要戰略舉措,推動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是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要求,是我省搶占未來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必然選擇,對于我省實現由制造業大省向制造業強省轉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一、這是一個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準確把握國際國內形勢,正確認識我國新常態下的新特點以及我省制造業發展的基礎現狀,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戰略意圖的規劃。
《規劃》首先分析了廣東省先進制造業的發展基礎、國際國內以及省內的面臨形勢。《規劃》指出,“十二五”期間,廣東省大力發展以裝備制造業為重點的先進制造業,并從產業規模穩步壯大、智能制造快速起步、區域布局初步形成、重大項目投產見效、骨干企業實力提升、創新活力顯著增強等多角度呈現了廣東省先進制造業的發展基礎。
《規劃》認為,國際金融危機后,歐美等發達國家大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吸引高端制造業回流,其實質都是以先進制造業為重點重構實體經濟,占領世界制造業發展制高點。新興經濟體國家正加快承接中低端制造業轉移,越南、印度等國逐漸替代廣東成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投資地,廣東制造正面臨“前有圍堵后有追兵”的雙重夾擊。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特別是制造業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引發制造業發展理念、技術體系、制造模式和價值鏈等發生重大變革,推動智能制造、網絡制造、柔性制造等日益成為主流生產方式,將重塑全球制造業發展格局。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為推動我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國務院印發了《中國制造2025》和《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未來一個時期制造業發展的戰略定位和主攻方向。建設制造業強國的目標任務上升為國家戰略,為我省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建設制造業強省提供了戰略機遇。
當前,我省仍處于工業化進程中,與先進國家或地區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工業發展面臨著產業核心技術少、產業層次不高、產業鏈條不完善等方面的制約。與此同時,資源環境要素約束趨緊,企業綜合成本上升,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國際國內競爭日益加劇等,都迫切要求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牽引全省制造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基于上述認識,為全面貫徹實施《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以及《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意見》,切實解決我省先進制造業發展中面臨的突出問題,爭創全省先進制造業發展新優勢,有效應對國際、國內以及廣東省先進制造業今后發展所出現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挑戰,《規劃》提出了廣東省先進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即“圍繞“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目標,著力推進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我省制造業和信息化發展的基礎優勢,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立足市場需求,突出問題導向,以先進裝備制造業為突破口,以智能制造為核心和主攻方向,以深化先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為切入點,培育創新發展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強化工業基礎,注重集成應用,堅持走“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和“科技、金融、產業融合創新”的發展道路,推動先進制造業大發展,帶動全省制造業轉型升級,加快實現由制造業大省向制造業強省轉變”;同時,提出堅持自主創新與開放合作相結合、堅持市場主體與政府引導相結合、堅持立足當前與著眼長遠相結合、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相結合五個原則,并從產業規模、創新能力、質量效益、智能制造、企業實力、工業互聯網等六個方面,分別提出了2018年和2020年兩個階段目標。這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準確把握,要求我省先進制造業發展在“十三五”期間能跨上新臺階、基本建成先進制造業產業體系、打造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世界先進制造業基地的重大戰略意圖。
二、這是一個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充分體現我省制造業和信息化發展的基礎優勢,強調具有前瞻性、系統性、針對性、導向性和可操作性的產業發展規劃。
《規劃》從不同層面對廣東省先進制造業的產業發展進行了科學布局。從宏觀層面推進地區之間產業錯位發展;從中觀層面促進產業之間、細分領域之間的協調和集聚發展;從微觀層面推動產業鏈內部專業化協作分工和全鏈條升級,對細分領域發展重點提供指引。
《規劃》分析了廣東省先進制造業發展的現狀和環境,明確了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發展目標,規劃設計了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和空間布局,創造性的提出打造廣東省先進制造業“三帶兩區”,符合廣東省工業發展的總體趨勢,具有較強的前瞻性、系統性和導向性。
在產業空間布局部分,《規劃》提出以重大產業集聚區為載體,以點帶面,沿交通軸線和海岸線整體展開,打造珠江東岸高端電子信息制造產業帶、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沿海石油化工及新材料制造產業帶、環珠江口先進輕紡制造及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區、粵東西北配套產業集聚區“三帶兩區”總體空間布局。
在產業發展重點部分,廣東省先進制造業未來重點發展6大產業、23個細分領域。6大產業分別是高端電子信息制造業、先進裝備制造業、石油化工產業、先進輕紡制造業、新材料制造業、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產業。23個細分領域包括高端電子信息制造業的超高速無線局域網(EUHT)、集成電路及關鍵元器件、信息通信設備、新型顯示等4個領域;先進裝備制造業的智能制造裝備、汽車制造、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軌道交通裝備、節能環保裝備、航空裝備、新能源裝備、衛星裝備等8個領域;石油化工產業的有機原料、精細化工等2個領域;先進輕紡制造業的智能節能型家電、環保多功能家具、高附加值紡織服裝、綠色食品飲料等4個領域;新材料制造業的高端精品鋼材、高性能復合材料及特種功能材料、戰略前沿材料等3個領域;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產業的生物醫藥、高性能醫療器械等2個領域。
在重點任務部分,《規劃》圍繞推動廣東制造向廣東創造轉變,廣東速度向廣東質量轉變,廣東產品向廣東品牌轉變的思路,提出了十大重點任務:一是構建先進制造業創新體系。重點推進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發展企業創新平臺、促進科技成果與先進制造業雙向對接、支持建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支持先進制造業“雙創”發展、推進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與運用。二是加快發展智能制造。重點打造機器人等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基地、實施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工程、實施“機器人應用”計劃、發展智能制造服務業新業態和智能產品等。三是引導傳統制造向先進制造方向轉型升級。重點持續推進技術改造、推動企業設備更新、運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現有產業。四是推進先進制造業“四基”發展。重點實施先進制造業“四基”攻關工程、支持“四基”項目示范應用和推廣等。五是深化先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重點推動超高速無線局域網與先進制造業融合對接、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推進兩化融合貫標、打造“互聯網+先進制造”試點示范、推動先進制造云服務平臺建設、推進工業大數據的集成應用等。六是積極發展服務型制造。建設服務型制造功能區、大力發展工業設計、提升供應鏈管理水平、做大做強制造業電子商務等。七是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全面深化制造業企業節能降耗、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和清潔生產、促進重點行業污染減排等。八是提升先進制造業國際化發展水平。推動國際產能合作、拓展國際市場空間、支持企業海外并購等。九是加強質量品牌建設。重點提升標準化建設水平、強化質量技術基礎服務、提升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加強先進制造業品牌培育等。十是促進先進制造業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重點培育先進制造業大型骨干企業、深化國有先進制造業企業改革、發展先進制造業高成長型中小企業等。
三、這是一個在新時期新常態下,為推進產業發展體制機制和制度建設運行等方面的優化完善,拓展新思維和新思路的規劃。
《規劃》在體制機制運行、制度建設和保障上提出了健全組織實施機制、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強化人才隊伍支撐、加強試點示范帶動、完善配套基礎設施的保障措施。
在健全組織實施機制方面,主要提出建立健全省促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作協調機制和先進制造業發展咨詢委員會,加強跟蹤分析、督促指導和智力支持。
在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方面,主要提出貫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改革技術創新管理、評價和轉化機制,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優化先進制造業項目審批流程。
在加大財稅政策支持方面,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完善和落實支持創新的政府采購政策,完善和落實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等鼓勵政策,實施有利于先進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財稅政策,充分利用多種渠道,加強財政資金對先進制造業的支持。
在完善金融扶持政策方面,主要提出實施先進制造業產業基金工程,爭取國家先進制造產業投資基金支持,發揮各類型升級產業基金作用,開發集合債券和集合票據等信貸產品,推動金融機構簡化貸款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限,加大對先進制造業項目的金融支持。
在強化人才隊伍支撐方面,主要提出建立完善先進制造業領域引人、用人和育人機制,集聚、培養高端人才和創新團隊,組織實施先進制造業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工程,推動職業院校(技工學校)與先進制造業企業合作,鼓勵骨干企業與高等院校開展協同育人等。
在加強試點示范帶動方面,主要提出推進珠江西岸六市一區創建中國制造2025區域試點示范,支持符合條件的地市創建中國制造2025城市試點示范;強化珠三角地區與港澳的輻射引領作用,助力將泛珠三角區域打造成為“中國制造2025”轉型升級示范區和世界先進制造業基地;建立健全先進制造業項目動態跟蹤服務機制,定期組織對規劃實施情況開展評估,總結推廣各地發展先進制造業的成功經驗等。
在完善配套基礎設施方面,主要提出建設高速融合的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推動4G網絡對全省所有先進制造業園區全覆蓋,在先進制造業園區、智能制造基地率先部署5G網絡,加強先進制造業集聚區生產生活配套設施建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