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附件:
自2021年啟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以來,開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緊緊圍繞“百千萬工程”戰略部署,充分發揮知識產權金融在賦能區域創新和產業升級中的支撐作用,通過深化部門協作、精準政策推送、高效銀企對接等舉措,推動“知產”變“資產”、“專利”變“紅利”。截至2025年7月,全市知識產權質押登記金額累計突破54億元,較2021年的600萬元實現近900倍跨越式增長。其中,2024年全年質押金額達24億元,有效破解了企業融資難題,為“百千萬工程”注入持續金融新動能。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不僅有效拓寬了企業融資渠道,更成為提升企業知識產權實力的重要抓手。全市質押筆數從2021年的4筆大幅增至177筆;實現質押的發明專利件數從11件增加至123件;高價值專利數量由136件增長至307件,專利質量整體提升15.37%。商標質押更是實現“零的突破”,累計服務企業15家。實踐證明,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在破解企業融資難的同時,顯著激發了創新活力,為企業知識產權積累與提升注入了持續動力。
一、強化政策引導,營造融資“好生態”。一是加大宣傳推廣力度。累計召開省、市層級推進會5場,其中市政府組織召開1場,明確工作目標與實施路徑;組織開展9場專題培訓,面向企業負責人和財務人員深入講解質押流程、貼息政策和融資技巧,切實提升企業運用能力;主動走訪企業90余家,開展“上門送政策、精準送服務”活動,提供個性化輔導。二是舉辦集中授信儀式。組織2場授信活動,金融機構現場授信總額達5.788億元,發揮示范效應,擴大政策影響力。三是落實知識產權資助政策。對符合《江門市知識產權扶持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質押貸款企業給予貼息支持,指導63家企業申請貼息資助562.885萬元。
二、深化銀企合作,搭建對接“快車道”。一是建立銀政協同常態化機制。與人民銀行開平營管部加強聯動,聯合轄區13家銀行共同推進質押融資工作,全面梳理各金融機構產品特色和審批流程,推動企業從“不愿辦、不敢辦”向“主動辦”轉變。二是建立企業白名單制度。累計推送10批重點企業名單,優先推薦擁有高價值專利的科技型企業,并聯合銀行開展精準走訪,提高融資審批效率。三是打造精準對接平臺。依托“知識產權入園惠企”等活動,組織開展9場銀企對接會,為企業提供展示創新實力與融資需求的平臺,促進銀企良性互動與深度合作。
三、優化服務保障,提升落地“加速度”。一是開展“一對一”精準服務。安排專人為有意向企業提供全流程咨詢,解答在價值評估、材料準備、申報登記等環節中遇到的具體難題。二是強化縱向橫向協作。積極向上爭取業務指導,同時加強與資產評估、質押備案等第三方機構協作,共同破解專業難題,壓縮辦理時限,加快質押融資落地,助力企業更快獲得資金支持,為創新發展提供堅實金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