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江門顯著降溫,有些小伙伴認為天氣變涼了蚊子就會越來越少,別被“降溫”騙了!傳播基孔肯雅熱的“元兇”——白紋伊蚊(俗稱“花蚊子”)可一點都沒有“閑著”! 研究表明,氣溫對白紋伊蚊的活動具有顯著影響。在25–30℃的條件下,白紋伊蚊活動最為活躍,飛行能力最強,叮咬頻率最高,病毒在其體內的繁殖速度加快,疾病傳播風險也達到最大。當氣溫處于15–25℃之間時,仍適宜白紋伊蚊活動,尤其是雌蚊的存活時間會延長,但叮咬活躍度有所下降。若氣溫低于15℃,白紋伊蚊飛行困難,基本停止叮咬,蚊卵孵化率也顯著降低。 大風、降溫天氣下,蚊子喜歡往室內鉆,室內防蚊極其重要,千萬要重視。 白紋伊蚊具有典型的半家棲特性,其成蚊偏好陰暗、避風的棲息環境,特別喜歡在人類居住地附近的各類積水容器中繁殖。在室內,臥室懸掛衣物背面、廚房水池下方、床底桌下等陰暗角落,都是它們的棲息地。 也就是說,傳播基孔肯雅熱的蚊子就“住在”我們身邊,甚至“住在”我們家里。因此,不做好室內防蚊,就相當于把最大的風險留在了身邊。 另外,“人→蚊→人”傳播鏈是基孔肯雅熱的核心傳播模式。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家庭成員從外面感染了病毒,回到家被家里的蚊子叮咬;隨后,這只被感染的蚊子會陸續叮咬家里的其他成員,最終導致全家感染。那么,室內就成為了病毒傳播的“放大器”和“中轉站”。 關鍵點位、檢查內容、建議頻次清單來啦! 做好這些防蚊滅蚊的細節,既能減少蚊蟲騷擾,也能降低基孔肯雅熱等蚊媒傳染病的傳播風險,一起守護清爽無蚊的生活環境!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