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知識:八鎮聯動是我市推動城鎮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創新之舉,旨在通過中部八鎮(新會大澤與司前、臺山大江與水步、開平水口與月山、鶴山共和與址山)的聯動發展,實現交通互聯、產業互融、資源互送和設施互用,形成優勢互補、良性互動、協同發展的區域經濟發展新格局。

暑假即將到來,
這條滿滿正能量的
超長紅色文化線路,
實在不容錯過。
↓↓↓
Day1:共和鎮黨史學習教育展廳---大澤鎮田金村紅色教育基地---五和二社社委會舊址---址山鎮張懷樓---司前鎮松山炮樓---司前鎮柑璞居民宿(?。?/span>
Day2:月山鎮兩梁故居---水口鎮譚國標故居---水步鎮李德光烈士紀念館
共和鎮黨史學習教育展廳
共和鎮大凹村是革命老區村,是鶴山革命根據地之一,這里曾經發生智殲日偽軍的“大凹戰斗”。大凹村附近的漢塘村也是黨的地下交通站,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發揮重要的作用。附近的雞籠崗山也曾發生過激烈的“雞籠崗戰斗”。為進一步加強革命歷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共和鎮積極支持大凹村將村委會下屬的老舊磚房修舊如舊,挖掘和整理出共和鎮革命戰斗史,將其打造成黨建學習基地。該展廳以大量文字、圖片,詳細介紹共和鎮抗戰史及大凹村的紅色歷史故事。

大澤鎮田金村紅色教育基地
大澤鎮田金村是新會唯一的紅色革命根據地,有著無數可歌可泣的抗戰故事。這片紅色熱土上,有著中共新會縣委舊址(中共新鶴縣工委舊址)、周達尚故居(雁橋青年社舊址),歷經百年風雨的東安碉樓巍然屹立。近年來,大澤鎮人民政府將田金革命烈士紀念碑進行修繕,并擴建成田金烈士紀念碑紀念碑公園廣場,增添了黨史國家史長廊和田金史長廊,進一步傳播新會紅色革命歷史。

五和二社舊址
始建于中華民國初期,在上世紀50年代成為五和二社社委會辦公場所,是典型的客家民居。1958年7月,周恩來總理曾到同和視察,期間在五和二社社委會召開干部群眾座談會。如今,五和二社舊址進行了升級改造,精選了有關當年周總理視察時的照片、題詞和實物進行布展。

張懷樓
張懷樓坐落在鶴山市址山鎮云中村,是一座由華僑張懷先生出資,建于民國初年的建筑,樓高四層,西式鋼筋混凝土結構。它是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和云鄉抗日自衛隊與國民黨頑軍作戰的戰場之一,是軍民團結一心共同抗擊國民黨頑軍的歷史見證者,也是鶴山市重要的革命遺址。2016年,張懷樓被公布為江門市中共黨史教育基地。

松山炮樓
松山炮樓即“新鶴人民抗日游擊大隊部舊址”,位于新會區司前鎮白廟村,建于民國初期,炮樓坐西向東,混凝土結構,占地面積55.8平方米,通高13米,樓身三層,每層四周均設鐵窗及槍眼,墻身彈痕累累。松山炮樓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是新會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柑璞居民宿
柑璞居民宿位于新會司前鎮錦龍里陳皮古村,是新會一家“柑”主題民宿民宿。在這里,每天可以伴著大自然的裊裊之音入眠,然后在花朵綻放的清晨中醒來,閑暇時光與三五知己喝上一杯陳皮茶,在田野間悠閑的談談生活逸事,采摘花果,來一場卸下身心疲憊的心靈之旅!

兩梁故居

兩梁故居位于月山鎮博建村委會聯興村,是兩位老前輩的出生地和成長地,也是他們信仰的啟蒙地,對于紀念革命烈士、傳承紅色基因和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具有重要意義。梁嘉、梁寒光是開平市著名的革命先輩,是奮戰在抗日救國和人民解放戰爭上的一文一武“兄弟兵”,為中國和人民的解放以及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傾注了一生的心血。
譚國標故居


譚國標故居位于開平市水口鎮后溪村委會水口園村,建于清末,總面闊11.48米,總進深19.32米,占地面積221.79平方米。譚國標是“廣州文總”的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是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者和追隨者。譚國標等領導的“廣州文總”,對喚起群眾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為以后廣州黨組織的重建起了重要作用。
李德光烈士紀念館
李德光烈士紀念館位于臺山市水步鎮密沖小學校園內,建于2004年8月,占地面積95平方米。紀念館分兩層,首層是紀念館,館內中央設有李德光烈士半身銅像及展陳李德光生平事跡圖片。紀念館門口書有對聯:怒目對兇顏粉骨碎身存馬列,忠心懷黨國英風烈節舉紅旗。二樓是德光亭,亭柱上書有對聯:南粵人民典范千秋記,三臺革命楷模萬代崇。2019年11月,對紀念館外圍進行修葺,對館內陳展進行升級改造,2020年1月竣工。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