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馬隨鞍,入鄉隨俗;鄉音裊裊,語韻傳情。為進一步加強機關年輕干部隊伍建設,增強年輕干部對本地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推動年輕干部將身心真正融入基層、扎根水口、服務群眾,7月17日,水口鎮舉辦“語你同行”年輕干部開平方言訓練班,助力非開平籍機關青年了解開平、擁抱開平。

近年來,水口鎮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產業經濟活力迸發,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吸引眾多年輕干部來到水口工作生活。他們懷揣理想,志向遠大,但基層工作經驗相對缺乏,特別是外來年輕干部不會說方言、不敢講方言,與老百姓的交流對話問題比較突出,是他們從事基層工作中遇到的第一道“難關”,容易發展成為干群連心橋上的“絆腳石”。
為此,此次方言訓練班特意邀請開平本地同志擔任評委和導師,與學員開展“一對一”現場實訓演練,鎮相關領導和年輕干部20余人共聚一堂,說方言、談認識、講收獲、話成長。

“口語化表述中,‘的’就是‘噶’,‘了’就是‘呃’。”
“粵語中以聲母‘t’開頭的字,在開平話中大多讀‘h’,比如朝廷的‘廷’和長途的‘途’。”
“有些慣用語可以連讀,比如‘唔得閑’就是‘脈閑’,‘幾何樣’就是‘幾樣’。”
本地導師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巧妙運用諧音模仿、音標組合等通俗易懂的教學方法,幫助外地學員們逐步掌握開平話獨有的語言習慣和發音技巧。
訓練班設置了開平話自我介紹、開平話抽卡答題和開平話文段朗讀等環節,在評委和導師的幫助下,“紅線女”“譚國標”“泮村燈會”等承載著本地文化底蘊的詞語頻頻從外地學員的口中講出,“水暖衛浴”“金山大橋”等象征著水口發展的關鍵詞持續在會場中響起。除了練習讀音外,導師們還熱情地為學員們講解介紹詞語背后的內涵,加深年輕干部對水口鎮民俗文化、產業發展和重要點位的認識和了解,持續激發干事創業、擔當作為的激情和動力。
從羞于啟齒到踴躍發言,從磕磕絆絆到流暢自信,學員們沉浸其中、躍躍欲試,既有講得有板有眼的天賦選手,也有進步神速的模仿大師,評委和導師們時而捧腹大笑,時而鼓掌叫好,課堂現場鄉音繚繞,整體氛圍輕松愉悅。

“講好本地方言,群眾工作水到渠成。”青年干部小侯表示,“在日常工作中,我需要經常與群眾打交道,學會聽、說開平話,可以拉近與群眾間的距離。對我的工作幫助非常大。”
“原來開平話是這么有趣的,通過一個多小時的學習,我差不多可以朗誦大半篇文章了,覺得成就感滿滿!”青年干部小陳表示將以此為契機,繼續“進修”開平話技巧,做個“地道”的“新開平人”。






近年來,水口鎮不斷加強機關年輕干部隊伍建設,結合“溯源大講堂”黨員教育品牌和導師幫帶制,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專題黨課、現場教育和體驗課堂,助力年輕干部修好理論學習、黨性鍛煉、基層實踐三門課。接下來,水口鎮將持續探索方言培訓形式,搭建多元化交流平臺,提升外地年輕干部溝通能力,為奮戰“百千萬工程”,推動水口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