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讀開平市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精神之【產業篇】
優化產業結構
加快產業升級
■ 核心提示
在中共開平市委十一屆六次全會上,開平市委書記馮立堅指出,要加快開平產業優化升級,提升產業競爭力。開平傳統三大支柱產業的產業競爭力如何呢?如何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產業升級呢?近日,本報記者采訪了開平市科技局局長梁洪樂。
完善產業規劃,優化產業結構
梁洪樂說,開平市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的工作報告,最大的亮點就是敢于實事求是并客觀揭示存在的問題,又能在制定發展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和發展措施上具有極強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比如報告提出的“加快產業優化升級,提升產業競爭力”,為開平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梁洪樂說,如何做到優化開平產業結構呢?正如報告中提出的,要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約、產業集聚”的原則,加快完善產業發展規劃。要做大做強化纖紡織、水暖衛浴、食品工業這三大傳統支柱產業,加速發展機電、醫藥化工等新興優勢產業,積極培育高新技術產業。要重振開平“建筑之鄉”的雄風,增強建筑業的實力,提高建筑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要積極穩妥推進公有企業改革,調整公有經濟布局,引入戰略投資者,優化投資結構,激發企業活力。要鼓勵全民創業,發展民營經濟,提高利用外資水平,推動內外源經濟協調發展。另外,還要實施大項目拉動戰略,以大項目促進大發展,著力培育和引進一批產業關聯度大、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龍頭企業和企業集團。要加強產業招商,促進上下游企業互相銜接,大中小企業互相配套,延長產業鏈,推動產業集聚發展。通過5年努力,培育1個產值超200億元的產業,1個產值超100億元的產業,1個產值超50億元的支柱企業,5個產值超20億元的企業集團。
梁洪樂說,要發展城市經濟,強化城市的吸納和輻射功能,大力發展倉儲物流、商務會展、中介咨詢、教育培訓、文化創意、總部經濟等現代服務業,培育汽車、文化、休閑、健身等消費熱點,提升商貿、飲食、酒店等傳統服務業的發展水平,繁榮城市經濟。
推動自主創新,加快產業升級
梁洪樂說,紡織化纖、水暖衛浴和食品加工是開平市傳統三大支柱產業,2007年這三大產業的產值達133億元,占開平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56.37%,三大支柱產業的地位舉足輕重,但是,開平這三大支柱產業存在著產品附加值低、勞動力消耗多和產品技術含量不高的弱點,行業的利潤率不高以及進入技術門檻較低,使開平傳統三大支柱產業缺乏較高的市場競爭力。近兩年來,人民幣升值、原材料漲價、勞動用工成本增加、出口退稅減少等因素,越來越嚴重沖擊著這些傳統產業低成本優勢,致使出口企業盈利迅速減少。
梁洪樂說,從這些情況看來,開平傳統三大支柱產業的產業升級工作可謂迫在眉睫,而加快產業升級的重心工作就是加強自主創新工作。近年來,在開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開平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在不斷地加強,高新技術產業地位明顯提升,近年開平市相繼出臺了《關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產業發展的決定》,《開平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自主創新的優惠政策》,《關于推進我市專業鎮建設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措施,從財政投入、稅收優惠、金融支持、人才建設、科技攻關、知識產權保護等多個方面制定了具體措施,支持、激勵企業技改和自主創新。同時,開平科技部門認真貫徹落實落實開平市的政策意圖,重點打造科技創新體系服務平臺,完善三大行業技術創新中心的功能配套,在公共創新平臺建設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另外,還大力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和民營科技企業,以信息化和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目前開平全市有高新技術企業32家,民營科技企業59家。
當然,開平的自主創新工作還存在不少問題,如一些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不高,研發投入不足,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等。如何進一步推動自主創新工作呢?梁洪樂說,首先要進一步貫徹和落實鼓勵自主創新政策,營造自主創新大環境;二是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水平;三是要推進產學研合作,組織重點科技項目攻關,要積極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產業化示范基地或戰略聯盟,要組織好產學研合作項目,要發動企業積極參與“科技特派員”項目合作,推動產學研合作做到經常化和制度化,形成長效機制,同時要實施自主創新行動計劃,突出抓好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和集成創新,實施重點科技攻關專項,集中力量突破傳統支柱產業技術升級瓶頸;四是要加快專業鎮和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特別是要進一步發揮開平三大支柱產業技術創新中心的功能作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同時還要鼓勵企業加快研發機構建設;五是要高效配置財政資源,提高科技投入效率;六是要加強對知識產權的申報與保護工作,科技部門要充分發揮專長和特殊的職能作用,溝通各種渠道,尋求科技合作,積極推進企業品牌建設和人才工作,力促“開平制造”向“開平創造”轉變,為建設創新開平,實現開平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貢獻力量。 (本報記者 伍安平)
江門日報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