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蜆岡鎮積極踐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加快拓寬“兩山”轉化的通道,做好“農旅文”融合文章,走出了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之路。
共繪生態藍圖,實現“美麗鄉村”“顏值”提升
為健全農村生態文明,以謀劃為先,一張藍圖繪到底。一是圍繞“整”字,變廢為寶,最大限度保留鄉村的原始風味,回收利用閑置空地的廢棄材料,如仍殘留拆除痕跡的墻石、破了邊角長了花草的水缸家具、挑選出來的完好屋頂瓦片、拆舊房屋地面的麻石等,在地創造出一個個具有鄉野趣味的小園子,實現“四園美家園”目標。二是圍繞“拆”字,以省道沿線整治為重點,全面開展“美麗廊道”整治工作,共整治拆除面積約4500平方米,沿線環境有效提升。三是圍繞“治”字,投入500多萬啟動城鄉保潔和垃圾收運處理市場化運作的新模式,實現環衛保潔全覆蓋,創造了整潔、優美、舒心、和諧的人居環境。此外,創新成立鄉村振興、全域旅游、環保“三結合”義工隊伍,動員廣大黨員群眾投身到鄉村振興工作中,共繪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全力打造“四小園”點綴美麗鄉村

▲全面開展“美麗廊道”整治工作

▲投入500多萬啟動城鄉保潔和垃圾收運處理市場化運作的新模式
打好“三大攻堅戰”,堅守“美麗生態”保護底線
聚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態環境。一是實施藍天保衛攻堅戰。深入開展工業廢氣治理、農作物秸稈禁燒、清廢除患等專項行動,完成26家“散亂污”企業的全面整治以及16家餐飲企業排污處理設施整改,實現“青原藍”常態化。二是實施碧水保衛攻堅戰。持續深入推進建設農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完善基礎配套;開展蜆岡水工業園排污水整治項目,在工業園內建設污水處理池,強化尾水達標排放。在鎮區建設垃圾分類回收站,進一步提升鎮村環境。三是實施青山保衛攻堅戰。堅持不推山、不填塘、多依山就勢、多因地制宜。新增南聯2300畝生態公益林。利用群星村植被繁茂、綠樹成蔭、森林覆蓋率達70.02%的自然優勢,推動群星村成功入選國家森林鄉村。

▲推進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

▲群星村成功入選國家森林鄉村
唱好綠色主旋律,邁向“全域化”旅游時代
立足自然資源稟賦,厚植綠色發展優勢,引導全鎮上下深入挖掘特色資源、全面謀劃旅游項目,形成以鄉村旅游帶動鄉村振興的良好發展局面。一是建立“旅游+生態”新模式。以優環境、美鄉村、提品位為導向,全力打造四大公園建設工程。突顯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廉政文化、法治教育和環保文化,建成蜆岡鎮文化公園。投入200多萬元,重點打造開平市首個以古樹為主題的牛過塘古樹公園。彰顯優良家風、淳樸民風,建成蜆岡鎮家風公園。二是做好“旅游+健康”新篇章。借助世界文化遺產地“開平碉樓與村落”錦江里碉樓群的品牌效應、赤坎古鎮國際休閑旅游目的地的溢出帶動作用,加快蜆北灣生態旅游度假區、蜆岡文旅商貿城等項目建設,打造度假、休閑、康體、運動、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生態旅游度假區。同時引進晶科電力農光互補項目,并作為“龍頭”帶動全鎮經濟社會發展。三是深化“旅游+民宿”新業態。圍繞“碉樓之鄉有民宿”的旅游發展思路,依托聯登里文旅“網紅”打卡點的品牌效應,計劃將聯登村發展成清幽寧靜、古色古香的高端民宿。同時以東和聯登村取得的積極效應為基礎,逐步擴大和延伸,深挖各村特色旅游文化資源,推進鄉村旅游發展,探索打造全域旅游驅動型鄉村振興發展模式。

▲牛過塘古樹公園

▲蜆北灣生態旅游度假區規劃圖

▲聯登村鄉村振興項目
綠水青山的堅守之下,不僅賦予了蜆岡鎮山水美麗顏值和精神內涵,也回報了這方山水“真金白銀”的實惠:2019年度,蜆岡鎮獲評江門市衛生鎮,群星村獲評“國家森林鄉村”,蜆南村委會新安村、蜆北村委會蜆溪村獲評廣東省衛生村等。2020年度,蜆岡鎮獲評為江門鄉村旅游示范鎮、江門市文明村鎮,東和村獲評江門市生態村,東和村鄉村振興項目獲得第十屆國際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大賽“年度十佳景觀設計”獎等。
蜆岡鎮將在“十四五”期間堅持黨建引領,將生態觀念融入全鎮旅游資源的保護與開發,不斷豐富“文化+旅游”“康養+旅游”“生態+旅游”等新型融合模式,全力打開“兩山”轉化新通道,描繪新藍圖,展現新風景,走出一條生態保護與人文旅游互融共生、互促共進的新時代鄉村振興特色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