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粉虱是我市新發現的水稻害蟲,該蟲具有寄主廣、繁殖能力強、擴散迅速、為害隱蔽、防治難度大等特點。近兩年晚稻后期,赤水、百合、塘口、赤坎、馬岡等鎮部分田垌發現該蟲暴發危害,因緊急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未造成重大糧食損失。據我單位近日調查,該蟲再次發生為害晚稻。當前,晚稻大部分處于處于拔節至孕穗期,田間郁閉度高,通風透光性差,是易受感危害時期。各鎮街要高度重視,加強該蟲調查監測,掌握發生動態,科學指導農戶開展防治。 一、發生動態 據我單位近日調查,蒼城鎮潭碧村、馬岡鎮紅豐村、龍勝鎮棠紅村發現稻粉虱為害,受害稻田發生密度10-30頭/叢,以成蟲為主,成蟲、若蟲、卵并存,呈現流行之勢,預計當前發生面積1000畝。 二、為害習性 稻粉虱主要寄主為水稻,以成、若蟲刺吸葉片汁液為害。該蟲在水稻各生育期均可發生為害,通過吸食葉片汁液為害,造成葉片變黃(幼蟲)、葉面粗糙(花葉病)、葉片扭曲或歪曲、葉頸萎縮(成蟲),若在開花期為害,則旗葉受阻、扭曲,使張開的稻穗不能長出,若長出稻粒也會皺縮。主要在分蘗期為害,起初只是一小團黃色的稻穗,后隨著群體的增長而蔓延,若不加以處理又遇到有利條件(烈日),則會積累密度并在開花孕穗期為害嚴重,造成水稻產量嚴重損失。 三、防治意見 本次調查發現稻粉虱較早、蟲量較小,如及時防控,有望將該蟲發生為害控制在小范圍,不發生大面積暴發成災。歷史發生區及當前發生區域應立即施藥防治,稻粉虱施藥后3-5天,及時調查防效;如防效不滿意,應在第一次施藥后7-10天再施藥一次。各鎮街應積極發動農戶做好該蟲調查防治,確保早發現、早預警、早防治。 稻粉虱防治推薦畝用藥配方如下: 配方一:50%二嗪磷100毫升+20%噻蟲嗪?26.7%殺蟲環33克+10%吡丙醚25毫升。 配方二:17%氟吡呋喃酮20毫升+敵敵畏50毫升+橙皮精油20毫升。 配方三:25%噻蟲嗪50毫升+45%毒死蜱100毫升。 配方四:25%撲虱靈50毫升+45%毒死蜱100毫升。 配方五:50%呋蟲胺12克+48%敵敵畏100毫升。 注意:防治稻粉虱,足夠的畝藥液量是防效關鍵。建議加大農藥畝用水量,常規藥械噴施建議45升/畝,飛防噴施建議4升/畝。 每年9-11月為紅火蟻秋季統一防控行動時期,請各鎮(街)落實全面開展統一防控行動。